用两个纯种小麦作亲本:一个抗倒伏、但容易感染锈病;另一个易倒伏,但能抗锈病(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让它们进行杂交,在F2中出现了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优良性状新类型,根本原因是:
A.F1雌、雄配子结合时自由组合 |
B.亲本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
C.F1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
D.F2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
在豚鼠中,毛黑色(C)对白色(c)是显性,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组合是()
A. 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
B. 黑光×白粗→25黑粗
C. 黑粗×白粗→15黑粗:7黑光:16白粗:3白光
D. 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
某同学利用红色彩球(标记D)和绿色彩球(标记d)进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次抓取的彩球不一定都要放回原桶中
B.实验中重复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
C.在每次随机抓取彩球之前摇动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D.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彩球代表雌雄配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的哪个过程(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都表现出隐性性状 |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 |
C.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
D.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
下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表示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鼠性状表现的改变一定引起该小鼠种群的进化 |
B.X表示环境、突变和基因重组,它们共同影响生物性状 |
C.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进化的方向 |
D.Z表示地理隔离,阻断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它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