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

(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分析A→E和D→B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                       
(3)若生产者有10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  
                    kg。
(4)人类大量开采并燃烧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煤和石油,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内释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5)上图可知,减缓二氧化碳增多的关键的措施是:第一           ;第二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气孔是植物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其张开程度用气孔导度来表示,它反映了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片单位面积的CO2量。下表是植物Ⅰ和植物Ⅱ在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单位:mmolCO2·m-2·s-1)。请分析回答:

时刻
0∶00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
21∶00
24∶00
植物Ⅰ
38
35
30
7
2
8
15
25
38
植物Ⅱ
1
1
20
38
30
35
20
1
1

(1)请在坐标图中画出植物Ⅰ和植物Ⅱ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曲线。

(2)据表分析可知,一天中植物Ⅰ和植物Ⅱ吸收CO2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沙漠植物的气孔导度变化更接近于植物________,影响其光合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除了水和CO2浓度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等。
(4)下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物质代谢过程(①~④表示不同过程)。

凌晨3:00时,植物Ⅰ和植物Ⅱ都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①产生的C3的具体名称是________,过程③除需要酶的催化外还需要________等物质的参与。

如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______。
(2)图1中的③表示________过程,该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3)图2所示的免疫过程中,参与A→B过程的有图1中的________细胞(填字母)。
(4)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生物制成疫苗。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同类抗原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例如图1中的________(填字母)能________,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5)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将______________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
第二步: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接种疫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填图1中数字)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的。

下面是高等动物肝细胞糖代谢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代表细胞膜上的________,葡萄糖以________方式进入肝细胞后,一定条件下,能够经过复杂的变化合成物质[B]________,以作为DNA复制的基本组成单位。
(2)红细胞中的O2进入肝细胞中被利用至少要通过________层生物膜。在有氧的条件下,丙酮酸在线粒体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氧的条件下,其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进入动物体内的酒精主要是在肝脏内分解的。为验证肝脏的这种解毒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下表所示相关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曲线如图,请回答:

组别
培养环境
肝脏小块(数目相同)
A组
含1.0 mmol/L酒精的肝脏培养液

B组
含1.0 mmol/L酒精的肝脏培养液

C组
不含酒精的肝脏培养液


①完成表中实验,需放置肝脏小块的是________组。
②曲线乙是________组实验的结果,因此能够证明肝脏具有分解酒精的作用。
③酒精在人体内的大致分解过程是:酒精→乙醛→H2O+CO2
请在下面坐标图中画出乙醇脱氢酶的活性随温度(35—40 ℃)的变化曲线。

图1是一个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家系系谱。致病基因(a)是由正常基因(A)序列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而形成的。图2显示的是A和a基因区域中某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分别提取家系中Ⅰ1、Ⅰ2和Ⅱ1的DNA,经过酶切、电泳等步骤,再用特异性探针做分子杂交,结果见图3。

图1

图2图3
(1)Ⅱ2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为q。如果Ⅱ2与一个正常男性随机婚配,他们第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如果第一个孩子是患者,他们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________。
(3)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请简要解释这种现象。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4)B和b是一对等位基因。为了研究A、a与B、b的位置关系,遗传学家对若干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个体婚配的众多后代的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后代的基因型只有AaBB和AABb两种。据此,可以判断这两对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基因工程中限制酶的作用是识别双链DNA分子的____________,并切割DNA双链。
(6)根据图2和图3,可以判断分子杂交所用探针与A基因结合的位置位于__________________。

某植物种子的子叶有黄色和绿色两种,由两对基因控制,现有两个绿色子叶的种子X、Y,种植后分别与纯合的黄色子叶植株进行杂交获得大量种子(F1),子叶全部为黄色,然后再进行如下实验:(相关基因用M、m和N、n表示)Ⅰ:X的F1全部与基因型为mmnn的个体相交,后代性状及比例为:黄色∶绿色=3∶5 。Ⅱ:Y的F1全部自花传粉,所得后代性状及比例为:黄色∶绿色=9∶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中,花粉成熟前需对母本做的人工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
(2)Y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X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3)纯合的绿色子叶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若让Y的F1与基因型为mmnn的个体相交,其后代的性状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图1图2
(4)遗传学家在研究该植物减数分裂时,发现处于某一时期的细胞(仅研究两对染色体),大多数如图1所示,少数出现了如图2所示的“十字形”图像。
①图1所示细胞处于_________期,图2中发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______。
②图1所示细胞能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该植物配子中出现基因缺失时不能存活,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则图2所示细胞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