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九年级(1)班小川同学在校园网论坛上发了一个帖子,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关注。
(1)结合【楼主】发帖内容,请你谈谈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楼主】和【l楼】 帖子的信息,简要说明教育对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作用。
【城市建设】
京沪高速铁路苏州段及其配套场站建成投运,苏州火车站北广场按期完工,干将路综合治理圆满完成。特别是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于2012年4月28日上午11点18分正式开通,苏州也因此成为我国第一个开通轨道交通的地级城市。苏州城市建设呈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形象。
(1)请你综合运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有关知识.分析苏州城市建设取得日新月异的主要原因。(3分)
【文明之风】
苏州连续二十年评选精神文明建设十大新人新事,连续五年评选百名文明市民标兵,涌现了全国全省道德模范8人、“中国好人”58人,列全省第一,全国前茅。
为确保安全文明乘坐轨道交通,苏州市政府向全体市民倡议:文明有序进站乘车,自觉维持车站和列车内秩序,向广大市民宣传《文明乘车基本规范》。但是不遵守乘车秩序、在车厢内大声喧哗,乱吐乱扔等现象还是很多,这是文明苏州极不和谐的一面。
(2)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成长在社会”和“公民基本义务”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提升文明之风?( 3分)
【文化苏州】
苏州在全国第一个宣布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制度后,率先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前全市中小学基本达到了现代化办学标准,外来人口子女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超过了70%。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和社保基金征缴率保持在99%以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标准逐年提高。
(3)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运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回答:苏州市在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中努力追求什么?有同学认为:只要教育发展了,我们就能成才了。谈谈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一年一度的两会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某校初三(6)班同学们关注的焦点。以下是该班同学搜集到的一些热点话题,若你也是其中一员,请你参与其中。
热点一:贫富差距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俩一起出门,你去买‘苹果’四代,我去买四袋苹果, 这个灰色幽默折射出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尴尬现实。
(1)列举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3分)
(2)怎样才能缩小贫富差距?(3分)
热点二:网络立法
当前在我国网民超过5亿,网络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互联网一方面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了一些社会热点、重点问题;另一方面网络也成为散布谣言、恶意中伤的平台。所以国家加快网络立法进程,保证网络健康发展。
(3)“互联网一方面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了一些社会热点、重点问题。”这说明网络有什么作用?(4分)
(4)网民应怎样正确地行使言论自由?(2分)
新闻一:【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2011年3月8日文章】中国在海外收购拥有有用技术的企业,在收购的企业类型中,中国唯一感兴趣的就是其拥有的技术。而且,中国在科技干部的教育和培养上投入慷慨。
新闻二:【美联社华盛顿3月30日电】美国参议院代表团赴西藏参观后发表报告称,西藏及中国其他西部地区的经济变革给代表团留下了深刻印象,国家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使数十万人脱离贫困。报告还建议美国政府插手西藏事务,在保护西藏经济、环境和文化上与中国合作。
(1)外国媒体评论:中国,如今显示出一种无法替代的自信。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二则新闻,请你谈谈中国的自信源自于哪里?
(2)对于新闻中“美国参议院代表团建议美国政府插手西藏事务,在保护西藏经济、环境和文化上与中国合作”一事,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的?
近几年恶搞经典文化的现象时有发生:李白的“床前明月光”成了“牙齿掉光光”;屈原被注册成猪饲料的商标;《语文》课本中杜甫画像被恶搞成“杜甫很忙:开完摩托骑白马,送水过后卖西瓜的形象;《红楼梦》被翻拍得面目全非……
(1)你怎么看待恶搞经典文化的现象?(2分)
(2)请你为保护经典文化献计献策。(4分)
升入初中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杨阳和陈辉的成绩都不够理想。杨阳从此闷闷不乐,他觉得小学时和自己成绩差不多的同学都考得很好,而自己第一次考试就考砸了,真倒霉,简直没脸见人了!他从此丧失了自信,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课间也不愿参与同学们的讨论。陈辉则认为,初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与小学有很大差别,第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很正常,只要总结经验教训,下一次一定能赶上去。于是,他认真分析试卷,虚心向老师请教学习方法,积极地和同学们探讨学习体会。转眼间,期末考试就要到了……
(1)请对杨阳和陈辉的情绪表现进行简要评析。
(2)合理续写结尾:“转眼间,期末考试到了……”杨阳和陈辉将以什么样的情绪状态投入到复习中呢?试想他们的成绩将会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