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2011年9月是国家确定的第8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某校积极响应,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主题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民族精神的伟大,在活动中体验“弘扬民族精神”的真正内涵。
材料二  2011年10月9日,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辛亥革命未改变中国人民悲惨境遇,但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100年历史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核心。
为了更好地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感,学校决定举行一次“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的活动,请你参与探讨下面问题:
(1)请你写出一句能代表民族精神的名言警句,并分析其分别体现的精神。
(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了弘扬民族精神,在实际生活中你准备怎么做?
(3)一个人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报效祖国,奉献社会,你将如何做?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盐城某初级中学九年级⑴班同学在学习了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本后,开展了 “关心家乡发展,关心国家发展”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果你是该班成员,请协助完成以下任务:
【政策研究】同学们通过上网查询等方法收集到一则信息: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以来,我市连续多年出台民生“一号文件”,支持农村发展、农业进步、农民致富。目前,农民人均住房面积均在40平方米以上,农村公路建成近万公里,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万元。
(1)以上材料主要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什么内涵?除此之外,结合教材第四单元所学内容,上述材料还体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内容呢?
【分析现象】同学们通过实地走访等方法收集到有些信息,动手绘制了2012年盐城市及内陆三县GDP统计表

虽然内陆三县不靠海,但是在国务院通过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多次提到内陆三县的发展,同学们非常激动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甲同学认为:这一规划强调协作,充分说明发展离不开合作。乙同学认为:这一规划没有强调竞争,而竞争能够促进发展。
(2)上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请选择甲、乙同学中一方的观点,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评析。
【行动起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盐城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九⑴班的同学想要在盐城市民中积极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你觉得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至少两种)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年。盐城市某初级中学九年级⑴班成立专门小组,开展“家乡发展我关注”的主题探究活动。假如你是该班的一员,请你一起参与探究和实践。
(1)盐城市30年来经济发展情况统计表

项目
1983年
2012年
增长倍数
人均GDP
449元
43172元
96倍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29元
25867元
60倍
农民人均纯收入
331元
11898元
36倍

注:2012年,全省居民人均可配收入29677元。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2)焚烧秸秆会产生浓烟,危害人的健康。目前,盐城市某些地方的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90.4%,有的被作为能源化利用,用作农户和电厂的燃料;有的被肥料化利用,用于机械化还田、覆草还田、秸秆生物反应堆等。广大市民再也不受收割时节农民焚烧秸秆“浓烟滚滚”之苦了。
请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结合材料谈谈秸秆综合利用有何重要意义?
(3)2014年1月13日盐城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隆重召开,市长魏国强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并郑重承诺:“2014年,全市将继续为民办好20件民生实事项目……”。
请列举你所观察或了解到的当地民生中还存在的问题(至少2个),并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分别提出相应的建议(每个问题不少于1条)。

近期,一篇题为《没有了祖国你将什么都不是》的贴文在网上广为传播,文中一些观点引发网民热议。
观点一:中国经历了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富强的几十年变革,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统一和领导这么大的国家。
⑴中国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富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观点二:只有祖国才是我们的依靠,只有祖国强大稳定才是我们老百姓幸福自由的前提!永远记住,国家好,民族好,我们每个人才好!
⑵上述观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哪些所学知识?

2013年12月2日,因怀疑广东陆丰市高中女生琪琪偷窃服装,一服装店店主蔡某将监控视频截图发布到了网络上,让网友发起“人肉搜索”。很快,琪琪的个人信息曝光。琪琪因此受到网友批评、辱骂和身边人指指点点,最终选择了跳河自杀。如今,蔡某被警方刑事拘留。
请你分别从道德、法律两个角度评析蔡某和参与该案“人肉搜索”网友的行为。

材料一:【诸多媒体报道】2013年10月1日,11万人天安门冒雨看升旗,升旗仪式结束后,天安门广场留下的垃圾,最密集处甚至露不出地面。150名保洁员人手一把扫帚,2辆清扫车,2辆垃圾收集车,以“拉网式”的排兵布阵,用了30分钟才全部清除。初步估计,清扫的垃圾多达5吨左右。
材料二:【人民日报评论】8年前的“五一”黄金周之后,本报曾刊发“人民时评”,议及天安门广场日产19吨垃圾之耻,与之相比,而今垃圾5吨,吨位明显减少,且11万人连夜有序排队等看升旗,亦让人动容。但是,人均不到一两的垃圾,倘能随身带走,丢进垃圾桶,岂不更让因扶老携幼唱国歌、升国旗而澎湃的爱国激情,化为举手之劳维护广场清洁?
——《李泓冰:黄金周,洞察中国的黄金时刻》
(1)材料一中叙述了哪两类格格不入的行为,分别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2)材料二中有两组数字对比,8年前后垃圾吨位的对比表明了什么?垃圾总量与人均数量的对比给我们哪些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