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对这一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历史研究没有固定的中心 |
B.历史研究要有世界视野 |
C.历史研究要尊重人类不同文明成果 |
D.世界上优越的文明中心不是固定的 |
《后汉书》记载:“先是,(庐江)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材料反映出当时庐江农业生产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的贫乏 | B.生产技术的落后 |
C.灌溉技术的落后 | D.农民意识的落后 |
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述:“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材料表明
A.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B.牛耕在当时开始出现 |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 D.农耕经济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 |
在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中,发现了多处粟的遗存,还出土了一批幼体猪骨,这不能说明的是
A.黄河流域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发源地之一 |
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
C.我国北方以粟为主要农作物 |
D.当时已经出现了家畜饲养业 |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苦 | B.土地兼并严重 |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
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自耕农式经营 | B.雇工式经营 | C.田庄式经营 | D.租佃式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