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
| “杂合”噬菌体的组成 |
实验预期结果 |
|
| 预期结果序号 |
子代表现型 |
|
| 甲的DNA+乙的蛋白质 |
1 |
与甲种一致 |
| 2 |
与乙种一致 |
|
| 乙的DNA+甲的蛋白质 |
3 |
与甲种一致 |
| 4 |
与乙种一致 |
A.1、3 B.1、4 C.2、3 D.2、4
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
| 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能 量传递效率 |
|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大多数抗原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并产生淋巴因子 |
| B.切除小白鼠的垂体后,其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 |
| C.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
| D.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 |
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鼠疫杆菌合成、释放类毒素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
| 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
| C.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
| 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
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反映生长素浓度与芽生长关系的是(侧芽1、侧芽2、侧芽3分别表示距顶芽的距离由近到远)()
如图表示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按箭头所示方向由a→a或由b→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
| B.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发生于a→b段 |
| C.治疗癌症的途径之一是用药物抑制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b→a段 |
| D.细胞中DNA含量的加倍是在b→a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