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某市在今年5月底就初中生阅读经典的情况(达标要求:年阅读量80万字)所作调查抽样统计(两类学校每个年级各抽样500人),读表后回答。
|
农村中学(万字) |
城镇中学(万字) |
初一 |
36.4 |
72.9 |
初二 |
30.3 |
60.6 |
初三 |
25.8 |
51.7 |
阅读这一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呢?
针对这些现象,你有些什么建议呢?
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却忽然残疾了的史铁生,这才惊异地发现,在古老的地坛里,淡褪了容颜的断壁残垣,亘古不变的冉冉红日,以及满目荒凉的丛草密林,处处散发出震撼人心的生命的气息。
A.史铁生发现气息。 |
B.史铁生发现断壁残垣,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气息。 |
C.史铁生发现断壁残垣,红日以及丛草密林。 |
D.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气息。 |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本学期各班都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研究活动,请根据掌握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诗海撷趣】阅读诗句,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探究蕴含的物候规律。
[诗句]“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CCTV远方的家《北纬30度中国行》黄山解说词)
[我的解释]【实践探究】近年来时常听到某种鸟改变了迁徙、栖息习性,某地杏花、桃花在年前就开放的消息。学了《气象物候》专题后,联系有关知识,你认为在维护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方面,我们应怎样努力?(至少三点)
【口语交际】你的同学袁芳认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依靠谚语来识天气根本没必要,你该怎样劝说他打消这种念头呢?
祖国山川胜迹令人叹为观止,请联系《与朱元思书》内容,补全以下对联,赞美一下我国的山水之美。
上联:桂林江水清绿静,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综合性学习。
本学期各班都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研究活动,试根据掌握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诗海撷趣】阅读诗句,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探究诗中蕴含的物候规律。(2分)
[诗句]“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CCTV远方的家《北纬30度中国行》黄山解说词)
[我的解释]【实践探究】近年来时常听到某种鸟改变了迁徙、栖息习性,某地杏花、桃花在年前就开放的消息。学了《气象物候》专题后,联系有关知识,你认为在维护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方面,我们应怎样努力?
【口语交际】你的同学袁芳认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依靠谚语来识天气根本没必要,你该怎样劝说他打消这种念头呢?(2分)
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共8分)
10月12日,2013气候传播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以推动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自觉行动。为了响应这一号召,我市某中学决定举办“应对气候变化,从我做起”综合实践活动,现邀请你一同参与。【关注气候】2013年夏季,中国南方持续高温,北方则连遭暴雨。各地轮番上演的极端天气正是气候变化的严重后果之一。为了让人们认识到关注气候变化的重大意义,学校宣传队拟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关注气候变化”,请你对出下联:
【解说气候】“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但是,我国最北部的漠河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而我们靖江地区,现还处在深秋,平均气温在15℃左右。请你运用物候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防护气候】乐乐的妈妈看了气候变暖的报道,忧虑地说:“这样持续下去可不得了,但我们普通人也无能为力啊!”如果你是乐乐,应该劝妈妈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