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范仲淹在杭州知州任上遇到“两浙路大饥荒,道有饿殍,饥民流移满路”。范仲淹创造性地实施了“荒政三策”。一是兴土木,以工代赈。因饥岁工价至贱,正是营造的好机会,又解决了饥民流离失所之苦。二是利用杭州人好佛事、喜旅游的习俗,大兴旅游业。一时饮食、住宿、贸易等服务行业都需要劳力,大增就业者数万人。三是引四方粮商昼夜进粮,结果杭州城粮食爆满粮商只好降价,百姓大大得益。范仲淹的“荒政三策”条条奏效。回答8—9题。范仲淹“荒政三策”蕴涵的经济学道理有
①物价水平是消费水平的基础 ②就业是民生之本,对社会生产有重要意义
③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变化影响 ④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范仲淹“荒政三策”条条奏效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创新就要破除一切陈规成说
③坚持量的积累,就能促进事物发展 ④把握事物之间联系的普遍性
|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强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因为
| 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
| B.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
| C.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正确的价值取向 |
| D.集体主义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唯一有效途径 |
研究种子植物,把它分为根、茎、叶、花、果,分别研究它们各自的结构、形态、功能等。这种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就叫做
| A.分析 | B.综合 | C.理解 | D.鉴别 |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这句古诗启示我们,观察事物要
| A.善于区分整体与部分 | B.善于区分新旧事物 |
| C.善于把握事物的共性 | D.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
人们曾经为能够围湖造田而豪气冲天,也曾为能够利用森林木材的经济价值而沾沾自喜。然而,“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思格斯语)这表明
| A.认识与改造世界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 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
| C.尊重客观规律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
| D.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导致忽视客观规律 |
宋代杨万里有诗云: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这告诉我们
| A.矛盾是不能解决的 |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 C.事物发展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 D.事物发展的前景是堪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