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古文,完成小题。(共19分)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之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加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沈括 《梦溪笔谈·晏殊不隐》下面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适值御试进士适:恰逢 | B.及为馆职为:担任 |
C.许臣僚择胜燕饮胜:名胜美景 | D.执政莫谕所因谕:明白、理解 |
下列选项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上谕之曰”中的“之”相同的是( )
A.召之阙下 | B.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 C.上面谕除授之意 | D.无可为之 |
下列选项全都能体现出晏殊不隐的一项是( )
①乞别命题 ② 公语言质野 ③臣若有钱,亦须往 ④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⑤直以贫,无可为之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①③④ | D.①③⑤ |
翻译下面句子
(1)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2)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恨之,谓朝臣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人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
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梁元帝手敕报曰:“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傅,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栽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谏获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深为帝所忌。然以恩旧,每优容之。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宣帝崩,刘昉、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昉等草诏署讫,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
隋文帝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之。十年正月,之仪随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周书》列传第三十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武帝深恨之恨:嫉妒 |
B.然以恩旧,每优容之优容:宽容 |
C.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假:授,给予 |
D.命引出,将戮之引:拉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颜见远乃至于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B.世宗以为麟趾学士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C.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
D.乃代之仪署而行之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之仪幼年颖悟,长大后,喜欢写词赋,曾经给梁元帝进献了一篇《神州颂》,文辞典雅富丽,梁元帝亲自回书称赞他的才能。 |
B.颜之仪曾被选为太子侍读,可后来太子征讨吐谷浑时,在军中有不轨行为,其他人都因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 |
C.宣帝去世后,刘昉、郑译等人伪造遗诏,让隋文帝接替宣帝做皇帝,颜之仪知道不是宣帝的旨意,拒绝相从。 |
D.隋文帝做了皇帝后,将他征回京师,加封了他爵位,认为颜之仪是一位能“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 |
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
(2)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下列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A.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组:羁押 |
B.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属:交付、委托 |
C.父老苦秦苛法苦:以……为痛苦 |
D.沛公然其计然:同意 |
下列划线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A.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若属皆且为所虏 |
B.与父老约法三章耳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
C.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D.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
(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课内文言文翻译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武传
班固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素:平时、一向 |
B.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名词,祠堂 |
C.信义安所见乎安:疑问代词,哪里 |
D.自分已死久矣分:动词,料想 |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空自苦亡人之地 | B.法令亡常 |
C.武父子亡功德 | D.宦骑亡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武使匈奴,明年 |
B.太夫人已不幸 |
C.皆为陛下所成就 |
D.效死于前 |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A.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
B.皆为陛下所成就 |
C.何以过陵 |
D.兄弟亲近 |
翻译题(6分)
(1)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
(2)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
请将课文中重要的文言语句翻译在答卷对应的横线上。(共四句,每句3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翻译11分,共20分)
圬①者王承福传韩愈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②衣食,馀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它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而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抑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朱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圬wū:粉刷墙壁。②镘màn:粉刷墙壁的工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其言,约而尽约:简明 |
B.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业:职业 |
C.而往过之,则为墟矣往:以后 |
D.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待:依靠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食焉而怠其事且焉置土石 |
B.妻与子,皆养于我也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C.其它所以养生之具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D.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下列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杨朱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 |
B.杨朱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 |
C.杨朱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 |
D.杨朱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 |
将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2)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
(3)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