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哀溺文》一文,完成小题。
永之氓①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②湘水。中济③,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④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⑤。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⑥?于是作《哀溺》。
【注】①氓(méng):百姓。②绝:渡过。③济:渡河。④腰:动词,腰缠。⑤怠:疲乏。⑥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永之氓咸善游( ) ②一日,水暴甚( )
③有顷,益怠( ) ④且若是( )与“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 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
C.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八则》) |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其 一 氓 尽 力 而 不 能 寻 常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2)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解释下列加点词。
(1)岂直五百里哉()(2)长跪而谢之()
(3)秦王色挠 ()(4)休祲降于天()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
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
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激烈斗争。在和秦王较量的第一回合,唐雎重申安陵君的“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断然拒绝秦王的“易地”。第二回合,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 A”,列举了专诸刺王僚、 B 、 C三个“士”的事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随即,以“ D ”的实际行动,震慑秦王,不辱使命。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 “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请列举一位,并用一两句话概述他的主要外交事迹。
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誓比高。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疏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是 ,“风骚”原指《》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 》。上阕的表达方式是 ,下阕的是 。
加线句运用的修辞是()
A夸张、排比、比喻 B夸张、比喻、拟人 C比喻、对偶、拟人 D比喻、夸张、借代词的上阕“望”字所及的内容是从“ ”到“ ”;下阕“惜”是 的意思,它所及的内容是 。在上下两阕中起过渡作用的语句是 。表现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
作者对历史上的英雄的态度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个词语里看出来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③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注】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拊(fǔ):抚摩。下面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C.蒙∕年十五六 | D.肃∕于是越席就之 |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2)即更刮目相待()
(3)母恚欲罚之()(4)遂往诣蒙()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 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乙文结尾处画线句子的意思与甲文中哪句意思相近。
通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
(1)吕蒙是怎样的一个人?
(2)想想乙文中的鲁肃对待吕蒙态度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①而不悛②。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
一旦,雪作,孙抟③雪而嬉,艾子见之,褫④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
(选自〔明〕陆灼《艾子后语》)
【注释】①榎(jiǎ)楚:分别是灌木的名字,古代常用来做为刑具,这里指用木条或棍棒抽打。
②悛(quān):悔改。③抟(tuán) :同“团”,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④褫(chǐ):剥夺。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其子仅有是儿()②责必涕泣以请()
③杖之愈峻()④其子不复敢言()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艾子笑而释之
A.得而腊之以为饵 | B.朝而往 | C.而吾以捕蛇独存 | D.黑质而百章 |
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孙抟雪而嬉(标在动宾之间)
(2)寒战之色可掬(标在主谓之间)翻译下列句子。
(1)吾为若教子不善邪?译文:
(2)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译文:艾子最后为什么“笑而释之”呢?请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话阐述理由。
阅读秦观《精骑集序》,完成小题。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③,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劳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④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自惩艾:告诫自己注意改正错误。③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数次。④勒:编辑。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辄复不省()②然负此自放()
③心善其说()④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
(2)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而常废于不勤 B少而不勤 C而聪明衰耗 D而常废于善忘.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喜 从 滑 稽 饮 酒 者 游翻译下列句子。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把他编写的古代散文集命名为“精骑集”,其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