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0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魏文侯①使乐羊伐中山②,克之,以封其子击③。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
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叫魏斯。②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 ③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④趋:指快走。这里是任座见主子盛怒,只得惶恐走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又何间焉 ⑵.一鼓作气
⑶.克之 ⑷. 召任座而反之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⑵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些方面?
从魏文侯由“怒”到“悦”这件事,你领悟出怎样的道理?
【乙文】
魏文候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B.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C.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D.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2)选文中魏文候是个 的人。
文言文阅读理解
【甲文】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乃人见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④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公将战,曹刿请见。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上①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③抵④法,与帝王徇⑤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贾(gǔ)胡:胡商。③赇(qiú):贿赂。④抵:触犯。⑤徇:顺从。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上谓侍臣曰 谓:
②宜戮力相辅 宜: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3)在君臣的对话中,唐太宗提出的警示有哪些?用自己的话简述。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 |
畎亩:田间,田地 |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任:责任,使命 |
C.行拂乱其所为 |
拂:违背 |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喻:告诉 |
(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百里奚举于市
B.必先苦其心志
C.空乏其身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余在直①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蝟②.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时已残腊卒岁,资正缺,五十金遂以应用。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公一笑不复言。呜呼!此意尤可感已③。
【注释】①直:同“值”,当值,值勤。②蝟:今作“猬”,刺猬。③已:语气词。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而极爱才
②嘱易新帽过年
(2)下列对画线部分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正缺钱
B.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正缺钱
C.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资历不够
D.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精力不济
(3)对我“依然旧帽”,公的表现是“ ”;文末作者说“此意尤可感”,这里的“此意”是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