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我国历史上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当前,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新时期的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材料二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条红线,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红线。地处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江苏省常州市近两年仅城区拆迁就有70万平方米,他们依靠规划、政策把群众利益处理好,没有出现一起突发事件。几年来年全市实现了群众来信来访、刑事案件发案率、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人大政协两会代表意见和贫困人口总量的“五个稳中有降”,常州市和谐社会建设的经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尊重规律、尊重实际、尊重群众、尊重基层干部、尊重媒体,始终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1)结合材料一,说明从“和为贵”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有关哲学知识谈谈常州市是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创新的社会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2009年9月26日新华社受权播发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全文近6000字,分为“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紧迫性”“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等五部分。
材料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我国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1)阅读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结合材料二,请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振兴我国的文化产业提出几点建议。

今年秋季开学后,某校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高三某班同学积极响应,组织了一次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甲同学说说:“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我认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把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乙同学指出,加强民族团结,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不仅是党和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2)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乙同学观点的正确性。
丙同学指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要发挥教育的力量。比如,这次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
(3)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为什么要发挥教育的力量。

材料: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专家指出:鼓励财产性收入目的是使中等收入者占多数,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这次提出的是“使更多的群众拥有”,它从属于发展成果群众分享的理念。这一理念不仅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乃至经济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运用哲学常识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材料:2009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0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会议要求的合理性。

材料:北方某县地处城市边缘的山区,山多地少,长期以来只从事单一的粮食种植业,越种越穷。近几年来,他们把党的富民政策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山区农业发展的新路。
县政府组织农科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根据本地实际,一方面修筑公路,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另一方面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教会农民科学种植,发展起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和中药材生产,对蔬菜进行真空保鲜包装,销售到周边大中城市,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在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后,又聘请科技人员,引进高新技术办起了蔬菜、药材加工厂。为了使农产品能够顺利销售出去,组织起上万人的专业销售队伍,该县迅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县能够脱贫致富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