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地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老祖宗,“老祖宗不能丢”。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深刻提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没有它,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
材料二: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运用有关哲学观点,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如何正确对待和坚持马克思主义?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国语•郑语》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无讲”,意思是万物相和相生,纷乱、争端不利于事物的发展,但若单一无变化,万事万物就会停滞不前。正如声音单调不好听,颜色单一无色彩,一种味道就没有滋味。
从这段古语中,我们能否感受到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还不是法定假日。为了让市民能在中秋节回家与亲人团圆,潍坊市政府将公休日作了调整,2007年中秋节放假一天。中秋节放假,不仅体现了该市政府的人性化管理。而且也是对我国传统节日的重视。
试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潍坊市政府重视传统节日的原因。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谈到了对外来文化应该发扬“拿来主义”,实质上也涉及到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鼓吹“文化虚无主义”或“文化拿来主义”,全盘否定民族传统文化,主张全面移植外来文化。
(1)“文化虚无主义”或“文化拿来主义”与鲁迅先生所主张的“拿来主义”有何本质区别?
(2)在文化创新过程中,我们应当怎样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文化齐鲁,风扬天下”。2006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会徽《齐鲁风》以“山”字为基础形态,表意泰山,体现山东;中间一座高峰,寓意先进文化,又暗含孔子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泰斗地位。彩虹当空舞,鸟儿振翅飞,黄河水滔滔,三者的形态巧妙融合,象征着山东文化灿烂缤纷、源远流长,更预示着山东文化产业将要腾空飞越,而这一切,都被赋予一个诗意的名字和浪漫的想象。煌煌诗作《诗经》中,赫赫有述我齐鲁人文风情的《齐风》和《鲁颂》。现代与远古相对接,美术与文学相碰撞,产生了文博会会徽响亮的名字——《齐鲁风》。《齐鲁风》闪亮登场,凝聚了参与者的聪明才智,体现了公众的热情支持。
(1)文博会会徽《齐鲁风》的设计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
(2)《齐鲁风》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苗登宇、副教授孙大刚等创作的,因此有人认为,文化创作源于文化创作者的想象。谈谈对这种观点的认识。

在文化交流中既要做到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又要做到“海纳百川” “博采众长”,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