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张南同学为了验证Na2CO3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做了如下实验。操作如下:

①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约3mL的Na2CO3溶液,并滴入2滴酚酞试液,振荡试管,溶液呈均匀的红色;
②再向此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提出问题]为什么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不产生气泡?
[猜想与假设](提示:试剂没有问题)
①Na2CO3溶液和稀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②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于水。
③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产物不是二氧化碳。
资料:①此Na2CO3溶液的pH 约为11,NaHCO3溶液的pH约为8;
②NaHCO3在水溶液中受热不分解;
③酚酞试液在pH≥10时的溶液为红色,在pH≤8.2时溶液为无色;
[设计方案及实验]经过讨论大家首先否定了猜想①,其理由是。
对方案②和③进行研究,决定进行如下实验,首先把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分装成3支试管。请完成下列表格。

[解释与结论]张南同学开始时的实验,即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是(写方程式)。
[反思与应用](1)在不另取其他试剂的情况下,能够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两种溶液吗?(填“能’”或“不能”)。(2)有些化学反应的产物与            有关。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淡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浩瀚的海洋里获取淡水,对解决淡水危机具有重要意义。某小组针对这一现状提出问题,并在实验室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
【实验用品】酒精灯、试管、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铁架台、烧杯、胶头滴管、海水、硝酸银溶液。
【实验过程】
①按如图所示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大试管中加入5 mL~10 mL海水,塞好橡皮塞,用酒精灯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小试管内收集到很少液体,试管口有大量白雾。
该小组同学建议对该装置进行改进,你认为改进的措施为:
③向小试管里的冷凝水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现象为:
【得出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你得出的结论是:
【反思交流】
①对海水淡化后剩余资源,请提出一种合理利用的措施:
②“蒸馏法淡化海水”的思路是想办法将水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请列举一种与上述原理相同的混合物分离的例子:

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1)方案一:①测定稀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7(选填“<”“>”或“=”)。
②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pH<7。
③结论:稀硫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过量。
(2)方案二:观察。(根据图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结论:稀硫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

小林在凉拌紫卷心菜时,加入一些食醋,发现紫卷心菜变红了,这激发了他的探究欲望,特邀你协助完成下列活动与探究。
【提出问题】紫卷心菜等植物的汁液能作酸碱指示剂吗?
【实验探究】取紫卷心菜、牵牛花的花瓣、胡萝卜,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分别加入到蒸馏水、稀酸溶液和稀碱溶液中,有关颜色变化情况如下:

汁液
在不同液体中的颜色变化
蒸馏水
稀酸溶液
稀碱溶液
紫卷心菜
蓝紫色
红色
绿色
牵牛花
紫色
红色
蓝色
胡萝卜
橙色
橙色
橙色


【得出结论】的汁液能作酸碱指示剂,的汁液不能作酸碱指示剂。
【拓展应用】小林用上述的牵牛花汁液来测定某雨水样品的酸碱性,发现牵牛花汁液呈红色。则该雨水呈性(选填“酸”“碱”或“中”)。
【反思与评价】小林发现,上述汁液无法测出溶液的酸碱度,请你告诉他,在实验室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常用

学习了氢氧化钠的性质之后,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H2O、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某科技小组想进一步探究是哪一种粒子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提出猜想】猜想①:可能是H2O ;猜想②:可能是Na;猜想③:可能是OH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 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试管内溶液仍为无色
水分子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②用试管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③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一瓶没有塞橡皮塞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钙溶液是否全部变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氢氧化钙溶液可能全部变质,变成碳酸钙。
猜想②:氢氧化钙溶液可能部分变质,其成分是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充分振荡
生成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2)另取样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呈红色
原溶液中含有


【实验结论】综合上述实验(1)、(2),你得出的结论是猜想成立。
【反思与拓展】(1)氢氧化钙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在分析化学反应后的物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的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