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韶美归舟过夔,留半月语离,作恶诗以送之,用韶美原章韵
王十朋①
弱羽②年来正倦飞,夔门邂逅故人归。人生一笑难开口,世事多端合掩扉。
况是桑榆俱暮景,何曾富贵已危机。明朝怅望仙舟远,百尺高楼上静晖③。
【注】①王十朋:南宋诗人,力主抗金,为投降派所忌,多次辞官离开京城,曾于夔州当地方官。韶美为其挚友。②弱羽:飞行力弱的鸟。③静晖:夔州静晖楼。“弱羽年来正倦飞”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联系全诗,说说“倦飞”二字寄寓了诗人哪些感慨?
请赏析尾联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
默写空格处句子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孰能无惑?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3)( ),( ),风雨不动安如山!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后面小题。
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仿用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突出了“天难老”,再用“天难老”与“人生易老”对比。 |
B.“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 |
C.“一年一度秋风劲”,紧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 |
D.“寥廓江天万里霜”句摹画出一幅宏阔、秋色无限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身渺小、前途茫然的无限感慨。 |
怎样理解词中“黄花”这一意象?为什么战地的“黄花”分外香?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惜别
[宋] 严仁
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柂②转牙樯③。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①危弦:哀弦。②捩柂(liè duò):扭转船舵。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上片后两句描写了一幕什么样的场景?句中的“重”字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人物情感的?请结合词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这首清诗,完成小题。
晓行①
张问陶
人语梦频惊,辕铃动晓征。
飞沙沉露气,残月带鸡声。
客路逾千里,归心折五更。
回怜江上宅,星汉近平明。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由汉阳入帝都途中作。②折:萦绕。
(1)本诗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第二联“飞沙沉露气,残月带鸡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后面题目。
三月二十三日海云摸石① 【宋】范成大
劝耕亭上往来频,四海萍浮老病身。乱插山茶犹昨梦,重寻池石已残春。
惊心岁月东流水,过眼人情一哄尘。赖有贻牟②堪饱饭,道逢田畯③且眉伸。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成都任上。时值暮春时节,成都市民都去城东的海云山上的海云寺观光游园,于池中摸石,以求吉祥。②贻:带来。牟:通“”(móu),大麦。③田畯(jùn):泛指农民。请结合诗句内容,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联。
整首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