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著,怀英遇“坎”①,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金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弃疾间与之游游:交往 |
B.说下之,使隶京说:通“悦”,高兴 |
C.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壮:以……为壮 |
D.州罹兵烬,井邑凋残罹:遭受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怀英遇“坎”,因留事金②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
B.①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②以其无礼于晋 |
C.①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
D.①乃创奠枕楼,繁雄馆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与党怀英同学时曾经一起占卜仕途,党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于是南归大宋。 |
B.辛弃疾曾劝说义端投奔耿京,但义端却窃得耿京的大印逃跑了,耿京为此大怒并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请求耿京给自己三天期限去抓义端。 |
C.辛弃疾曾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当着众人将杀害耿京投降金的张安国捆绑起来带走。 |
D.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趁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 |
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越州赵公①救灾记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②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躁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
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
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时凡死者,使在外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③,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④,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选自曾巩《元丰类稿》卷十九,有删节
【注】①赵公:赵抃(1008—1084),字阅道,号知非子,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曾任殿中侍御使,为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京师有“铁面御史”之称。②僦:雇佣③拊循:抚慰,安抚④绥辑:安抚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具:措施 | B.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佐:弥补 |
C.计官为不足用也计:考虑 | D.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如:好像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 蚓无爪牙之利
B 忧其且流亡也 臣死且不避
C 是岁尽五月而止 吾尝终日而思矣
D 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2)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曾巩作《越州赵公救灾记》的目的是什么?请概括作答。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无极,无有一极也,无有不极也。行而后知有道道犹路也得而后见有德德犹得也储天下之用给天下之得者举无能名言之。天曰无极,人曰至善,通天人曰诚,合体用曰中,皆赞辞也,知者喻之耳。喻之而后可与知道,可与见德。(选自清·王夫之《船山思问录》,有删节)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 6 处)(6 分)
行而后知有道道犹路也得而后见有德德犹得也储天下之用给天下之得者举无能名言之。王夫之和以及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王夫之所认为的“喻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钱烈女墓志铭
(清)王猷定
扬州有死节而火葬于卞忠贞祠南十五步[1],为镇江钱烈女之墓。烈女死明弘光乙酉四月二十七日,五日乃火。以家于忠贞祠,即其地为墓。当其死,告于父:“无葬此土,以尸投火。”父如其言。南昌王猷定客扬州,与里人谈乙酉事,辄为诗文吊之。岁丙申春,其父乞余铭,痛哭言曰:
“吾老人无儿,自吾女死,而老人不欲生也。城破,督师史公率兵趋东门,女决其必死,己持刀欲自刭,余挽其手;积薪以焚,余又夺去;结缳,丝绝,缳又断。余皇急不知所出,不得已,乃予以药曰:‘汝姑视缓急可也。’”猷定为之感泣,时宾客闻者皆流涕。
又言曰:“呜呼!吾老人十年以来,头童然秃且尽,而视听茫然,而肝肺崩裂,如沸如屠。然每忆吾女吞药不得死,吾老人不知生之可恋而死之可悲也!兵入,以戈刺床下,数刺,数抵其隙,乃去,不知女反匿床下。药发,喘不绝,余与老妻抱之恸,强饮以水,不死。女泣谓余曰:‘儿必死,无援儿为也。儿受生养十六年,父母又无男儿,不能与父母相养以生,相待以老,俾至于终身。而今使父母收我骨,目不瞑矣!父老祖宗之不血食,家世江南[2],当与母勉图归计耳。’时注水庭中,立起,以头投水,水浅,自顶以上不及颈,余力持之起。目瞪,口泻水如注。是时雨甚,门外马蹄践血与泥,声溅溅[3]。比屋杀人焚炉,火四起。夜,女以纸渍水塞口鼻,强余手闭其气,令绝。余心痛,手不能举,又解衣带,强母缢之,母仓卒走出。闻足击床阁阁[4],呜呼,死矣!”
猷定闻益悲,忍不铭?烈女名淑贤,父为镇江钱公应式,母卞氏。公善医,活人者众。女死后,受兵梃刃数十,不死,兵缚公欲杀,以手格之,皆仆地,反得免。卞时病甚,亦受刃,久之复苏,人以为女之阴助云。
铭曰:三光绝,一炬烈!后土争之土欲裂。瘗尔于忠贞之旁,丽重离以照四方之缺。
[1]卞忠贞祠:在扬州南门内,为纪念晋代人卞壶而建。卞壶字望之,晋永嘉年间苏峻称兵叛乱,卞与苏苦战身亡,两个儿子也被害。谥忠贞。
[2]江南:指镇江。镇江在长江南,扬州在长江北。
[3]溅溅(jiān):水流声。
[4]阁阁:象声词。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如其言。如:依照。 |
B.辄为诗文吊之。吊:悼念。 |
C.女以纸渍水塞口鼻。渍:沾染。 |
D.比屋杀人焚炉,火四起。比:等到。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钱烈女“必死决心”的一组是()
①无葬此土,以尸投火。
②己持刀欲自刭。
③而今使父母收我骨,目不瞑矣!
④强余手闭其气,令绝。
⑤目瞪,口泻水如注。
⑥又解衣带,强母缢之。
A.①③④ | B.②④⑥ | C.①⑤⑥ | D.②③⑥ |
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烈女死于明朝弘光乙酉四月二十七日,五天后火化。因为家住忠贞祠,靠近那块地修了墓。 |
B.扬州城被攻破,史可法率领军队奔向东门,烈女执意要自杀,于是持刀自杀,被家人拉住。 |
C.烈女由父母生养十六年,却不能扶持他们到老,由此深感愧疚。 |
D.烈女死后,他的父亲遭到棍棒兵刃数十创伤,但没死去,士兵绑着他想杀他,又用手击打他,把他打倒在地。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皇急不知所出,不得已,乃予以药曰:“汝姑视缓急可也。”
(2)余与老妻抱之恸,强饮以水,不死。
(3)父老祖宗之不血食,家世江南,当与母勉图归计耳。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侏儒记
杜文和
某居室,有一侏儒,二三尺高矮,平素寡言,淡交往,少与人谈笑。易怒,别人笑他不得。然而他也有知交,约六七人,一式的侏儒。六七人昂首阔步于闹市,引众人相顾惊愕,他们自己则浑然不觉,端容正色。偶尔也去郊外原野,唯此时,四顾无人,方显出少有的活跃,奔跑大乐。待到返回居里,遂又恢复先前的缄默。
这侏儒精盆栽事。一庭院陶盆、瓷盆、土盆,全树以怪木:榆桩、病梅、偃柏、蟠松、倒杉……这侏儒常执剪掌刀,揣度盆中树木,时不时施以手术,或假以棕丝,束缚蟠扎。邻人或曰:“人似老孩子,老孩子调教小老树。”这侏儒并不置辩,依旧日日侍弄他的树。
穷数十年功力,盆景艺事大成。一矬松,躯高二尺,摩其干坚韧滑泽,叩之锵然,披枝横迤怒走,短针戟指,底根皆骨出。一虬柏,扭干作数结,枝一往几折,盘旋成荫盖,皮若黑蟒老鳞。一偃桧,枝干委地旁引数尺。满庭院盆栽,老、瘦、怪、古,盈缩一隅却蓄百仞之势。
忽一日,有老叟过此,侧身院中,注视良久,遂自语:“缩龙成寸,蛰伏中暗蕴升空破天气概,豪气干云;弯弓委屈,一身劲势犹在,虽侏儒而心胸广。”这侏儒当即有泪泫然,双手捧古柏给那老叟。请分析侏儒的心理特征。
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特色和表达效果。
本文写侏儒,善用对比、衬托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0 分)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 处)(6 分)
司 马 懿 与 诸 葛 亮 相守 百 余日 亮 数 挑 战 懿 不 出 亮 乃 遗 懿 巾 帼 妇 人 之 服 懿 怒 上 表 请 战 帝 使 卫 尉 辛 毗 仗 节 为 军 师 以 制 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作者是(朝代)的 。
诸葛亮认为司马懿上表请战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