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无极,无有一极也,无有不极也。行而后知有道道犹路也得而后见有德德犹得也储天下之用给天下之得者举无能名言之。天曰无极,人曰至善,通天人曰诚,合体用曰中,皆赞辞也,知者喻之耳。喻之而后可与知道,可与见德。(选自清·王夫之《船山思问录》,有删节)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 6 处)(6 分)
行而后知有道道犹路也得而后见有德德犹得也储天下之用给天下之得者举无能名言之。王夫之和 以及 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王夫之所认为的“喻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3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 |
B.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故事,往事 |
C.备他端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指意外的变故 |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B.①臣为韩王送沛公 ②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
C.①良乃入,具告沛公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D.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3)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3分)
士君子取友岂不当自慎哉!得数贤人,不足匡勷不逮;得一不肖,生平德行皆失之。故非确然能辨人之泾渭,则不如不与人见。然天下无块然独处之人,势不能不出而与人见也。士君子处此难矣哉!
南陵盛此公家故不赀,先世有义声,屋以内多藏书,外多良田。年十数龄,有声邑里;长,肆力为古文词,虽不中有司尺度,而声名盛。然是时,此公但闭户读书,固不出与人见也。后,去而之秣陵,欲尽交东南士,东南士亦愿交此公。此公以为:“世且乱,吾当见天子,慷慨言当世事。彼经生何足语,会求其人于屠狗间。”于是益散金结客,遂为广陵儿所绐。
是时边事急,广陵儿讽此公出家资,备公家缓急。久之,事卒不济,而金垂尽。嗒然与世无所合,退而返邑里,邑里又嗤笑之。此公益不复事事,产益落,所为文益不合有司尺度。侘傺无聊,不数年,病矣。
岁在辛未,予自大梁来秣陵省家大人。家大人好此公诗,语亮曰:“此间有盛此公,工为诗,儿识之。”亮因以父命往交此公。明年,此公目病,或不能视。予窃忧之,讽其勿读书饮酒。此公曰:“如是,不如其遂盲也!”会目病甚,又念母老,乃别予归,意怆然,若不复与予见者。予私以为予当复见之,孰意遂不复见耶?
此公以目久不愈,愈愤激,家益窘乏,无从得医药,于是遂长盲矣。尝以书寄予大梁,至数千言。言“子当不长贫贱。他日拥节江上,取道南陵,魁湖之北,桃源之南,予墓在焉。子当为我书石曰‘盛此公埋骨处’,予愿足矣!他则子之事也,予何言。”予得其书,忽忽如失者数日,知此公将不永矣。
不数日,凶问至,予为位哭之。会予官山东,不能即至秣陵;比至,欲省盛母,会乱甚,又不果行。乃使掾往慰盛母。掾归,为予言盛母年且八十,妻倍孝谨。一老仆,樵以供两孀妇,糠豆不赡,裋褐不完,败屋数楹,不蔽风雨。嗟夫天乎!孰使此公而至此极耶!予解橐金,复促掾往,赎其田之易人者,佐盛母饘粥。市石,檄南陵令碑其墓,予自书“盛此公埋骨处”,从其生时请也。
(节选自清·周亮工《南陵盛此公遗稿序》,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不出与人见也固:本来 |
B.遂为广陵儿所绐绐:欺骗 |
C.广陵儿讽此公出家资讽:劝说 |
D.他日拥节江上拥:执持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则不如不与人见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
B.若不复与予见者 若知我不降明 |
C.予墓在焉 则耻师焉 |
D.赎其田之易人者 |
亦犹今之视昔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十数龄,有声邑里;长,肆力为古文词,虽不中有司尺度,而声名盛。
(2)会予官山东,不能即至秣陵;比至,欲省盛母,会乱甚,又不果行。 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说“士君子取友岂不当自慎哉”,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4处,2分)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选自苏轼《晁错论》)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5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善骑射,杀首虏多用:由于,因为。 |
B.皆惊,上山陈 陈:同“阵”。摆开阵势 |
C.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坚:使……坚定 |
D.专以射为戏,竟死竟:竟然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①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②饮食与士共之
③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④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A.①③④ | B.②④⑤ |
C.②③⑥ | D.①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李广学习军事的一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结果三个匈奴人射伤了宦官,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宦官被迫逃回到李广那里。 |
B.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于是引刀自刭。 |
C.李广老实厚道像个乡下人,不善言辞,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 |
D.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是司马迁最擅长的方法之一,在本文中作者就抓住李广最突出的特点,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和细节,着力加以描写,使人物形象极为鲜明。 |
把上面两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①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
②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12题。
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王曰:“与贤者俱,不知饥倦也。”姬曰:“王之所谓贤者何也?”曰:“虞丘子也。”姬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笑何也?”曰:“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王曰:“何谓也?”对曰:“妾执巾栉十一年,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今贤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妾闻堂上兼女,所以观人能也,妾不能以私蔽公,欲王多见,知人能也。妾闻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妾之所笑,不亦可乎?”王悦。明日,王以姬言告虞丘子,丘子避席,不知所对。于是避舍。使人迎孙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楚史书曰:“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诗》曰:“大夫夙退,无使君劳。”又曰:“温恭朝夕,执事有恪。”此之谓也。
颂曰:樊姬谦让,靡有嫉妒。荐进美人,与己同处。非刺虞丘,蔽贤之路。楚庄用焉,功业遂伯。(汉·刘向《列女传·楚庄樊姬》)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擅:擅长 |
B.丘子避席,不知所对对:对答 |
C.大夫夙退,无使君劳夙:早 |
D.非刺虞丘,蔽贤之路非:非议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樊姬“善于劝谏”的一组是
①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② 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
③妾不能以私蔽公,欲王多见,知人能也④使人迎孙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
⑤(虞丘子)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⑥樊姬谦让,靡有嫉妒
A.①②④ | B.②⑤⑥ |
C.②③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喜欢打猎,夫人樊姬不断劝谏,不吃禽兽肉,终于使庄王有了改变,勤理政事。 |
B.庄王曾经上朝,散朝时很晚。樊姬迎接他,问他为什么回来这么晚,难道不感到饥饿疲倦吗,庄王说是跟贤者在一起就不觉得饥饿疲倦了。 |
C.虞丘子听了楚庄王转告樊姬对他的评价,马上以实际行动推荐孙叔敖,辞退了不贤能的官员,改正了任人唯亲的错误。 |
D.楚庄王的夫人樊姬毫无嫉妒之心,胸怀豁达,知人善任,历史上对她的评价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