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故事情节填空。
宝黛初见,两人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宝玉问黛玉读书、姓名、表字等情况,因看到黛玉“眉尖若蹙”,便送她“   ”二字。宝玉又问黛玉是否有玉,闻知黛玉无玉,宝玉则痛骂那块玉是“劳什子”,并哭闹着当众将玉摔在地上,令黛玉十分不安。
薛宝钗幼时曾得癞头和尚赠金锁治病,以后一直佩带。内中刻字为“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与宝玉之玉中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恰成一对,这就是所谓的“      ”。
由于过年操劳,凤姐小产,无法理家,便由探春、宝钗等人协同理事。探春又在园中实行一些改革,一是“       ”,将一些哥儿小姐重复支取的笔墨纸张钱、头油脂粉钱除了去,还严格财务纪律,禁止破例冒领;二是“        ”,将大观园里的田地、苗圃、花木等发包给专人管理,这样不但大观园里的鸟食、插花等开销可免了,还可收受租金,一年下来,足有四百两银子的进账。

科目 语文   题型 名著导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4·21)
②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泰伯》8·3)
③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泰伯》8·5)
④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泰伯》8·11)
请简要概括:选段①②共同表现了儒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选段③④共同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
⑤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9·19)
⑥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子罕》9·22)
请简要概括:选段⑤⑥共同阐明了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乡党》10·22)
请说说选段⑦的意思(可直译,可意译,意思对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答题: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①原来黛玉立定主意,自此已后,有意糟蹋身子,茶饭无心,每日渐减下来……一片疑心,竟成蛇影。一日竟是绝粒,粥也不喝,恹恹一息,垂毙殆尽。(第八十九回)
(1)黛玉为什么“有意糟蹋身子”以至于“垂毙殆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但紫鹃和雪雁在私下里讲究,就是众人也都知道黛玉的病也病得奇怪,好也好得奇怪,三三两两,唧唧哝哝议论着。(第九十回)
(2)“黛玉的病”为什么又“奇怪”地“好”起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们老太太和太太二奶奶商量了,因为我们老爷要起身,说就赶着往姨太太商量把宝姑娘娶过来罢。头一宗,给宝二爷冲什么喜,第二宗——"说到这里,又瞅着黛玉笑了一笑,才说道:“赶着办了,还要给林姑娘说婆婆家呢。”(第九十六回)
(3)谁说了这些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紫鹃)赶忙进去看时,只见黛玉肝火上炎,两颧红赤。紫鹃觉得不妥,叫了黛玉的奶妈王奶奶来。一看,他便大哭起来。这紫鹃因王奶妈有些年纪,可以仗个胆儿,谁知竟是个没主意的人,反倒把紫鹃弄得心里七上八下。忽然想起一个人来,便命小丫头急忙去请。(第九十七回)
(4)紫鹃“便命小丫头急忙去请”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答题
(1)《红楼梦》第七十九回黛玉道:“原稿在那里?倒要细细的看看。长篇大论,不知说的是什么。只听见中间两句什么‘红绡帐里,公子情深;黄土陇中,女儿命薄,这一联意思却好。”其中“女儿命薄”表现在哪些地方?
(2)葛朗台在太太死后,为骗取女儿的财产继承权,有哪些“精彩表演”?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子路》)
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 尽心上》)
【注】莒父:鲁国城邑名。
(1)结合上面选段,分析孔子和孟子各从什么角度对“速”阐发不同的道理。
(2)结合上面选段,分析“欲速则不达”和“其进锐者,其退速”对我们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何启发。

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司马懿见中军大旗上写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车上端坐着孔明。
此战发生的地点为何处?此时的孔明实为何物?情急之下的司马懿和魏兵做何反应?请简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