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以为“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庄子也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有利于统治阶级重视君民关系的和谐 |
| B.与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一致 |
| C.形成了国民排斥钻研科技理论的心理 |
| D.阻碍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 |
北宋“三司使”的职责是( )
| A.总管中央行政事务 | B.管理中央财政事务 |
| C.掌管国家监察事务 | D.负责转运地方赋税 |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
|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
| B.“天有春夏秋冬……人有仁义礼智,皆以四者相为用也。” |
| C.“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
| D.“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列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与下面两幅地图相对应的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朝代是()
| A.秦、西汉 | B.唐、元 | C.秦、唐 | D.西汉、元 |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你认为可以适用研究的主题是
| A.播种方式的变革 |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
|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 D.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
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俸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吴兢《贞观政要•论君道》)材料反映唐太宗的言论与哪一思想比较接近( )。
| A.以民为本思想 | B.休养生息思想 |
| C.严刑峻法思想 | D.和忍求安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