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中期,共产国际对当时中国革命有如下的评价:“孙中山及国民党‘希望在外国人眼里以一个与义和团运动毫无共同之处的、有声望的民主主义政党的姿态出现。’”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
| A.孙中山不反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思想 |
| B.旧三民主义缺乏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
| C.辛亥革命由于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而失败 |
| D.孙中山希望通过实行政党政治来改造中国 |
1262年,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主持编定了《授时历》,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授时历》其名取意于“敬授民时”,这主要说明 ①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农业科技特色②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是“重农”政策的体现 ③中国古代很早就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齐民要术·序》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这段话
| A.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 | B.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的思想 |
|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 D.反映了《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
发明于11世纪的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传播作出巨大贡献的重要发明是
| A.指南针用于航海 | B.雕版印刷术的成熟 |
| C.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 | D.火药的广泛利用 |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 A.①②③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②③![]() |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 向 |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