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图画上描绘人类求知过程的“知识山”,一路逐级而上,分别是语法、数学、逻辑、音乐、天文、几何、修辞,在顶峰则是神学。这种概念最可能出现在
A.公元前2世纪的麦加 | B.公元3世纪的印度 |
C.公元13世纪的巴黎 | D.公元19世纪的英国 |
1655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写到:“人只不过是一株芦苇,本质上是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所以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这一思想反映了()
A.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 |
B.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说 |
C.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 |
D.工业革命后的空想社会主义 |
《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下列关于各类金融中心形成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的商业地位上升 |
B.17世纪荷兰的强大得益于三次英荷战争 |
C.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了殖民帝国 |
D.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 |
下列同一时期的四幅图表均体现了()
A.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失误 | B.工作重心实现转移 |
C.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 D.人民公社化的危害 |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费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A.与亚当·斯密“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 |
B.指导二战后西方国家对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 |
C.是在美国制定了第三条道路的经济政策后提出 |
D.促使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 |
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钱穆认为各种文化形成的根源是( )
A.需求差异 | B.民族差异 | C.生活方式 | D.自然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