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已知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甲、乙两组分别采用不同方法。
Ⅰ、甲组用下图装置通过测定气体质量再计算出纯碱的质量分数。
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气密性;
②称取m克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
③称量装置D中装有碱石灰的U形管质量是a1克;
④从分液漏斗中慢慢滴加20%的稀硫酸
⑤从导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
⑥再次称量装置D中装有碱石灰的U形管质量;
⑦重复⑤和⑥的操作,直到装置D中U形管质量基本不变,测得质量为a2克。
试回答相关问题:
⑴A装置中最好装______溶液,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从分液漏斗中慢慢滴加20%的稀硫酸直至观察到_______为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没有步骤⑤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偏大或偏小);
(5)E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装置B中分液漏斗内的稀硫酸不能换成浓盐酸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乙组用生成沉淀的方法来测定纯碱(Na2CO3)的质量分数,称取12.5克样品加入107.2克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的沉淀干燥后为19.7克和一定量滤液(设没有损失),试计算①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②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过程5分)
(18分)现提供下列几种化学实验仪器:
(1)小敏同学从中选用部分仪器组装成本学期已学过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两种发生装置。请你参与组装:第一种装置所需的仪器有e和(填写其仪器的序号);第二种装置所需的仪器有b和(填写其仪器的序号)。
(2)小丽同学想用高锰酸钾为原料来制取氧气,应采用上述中第_______种装置(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这种装置制取氧气的操作过程中,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成后,接下来的操作应是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再________________。
(3) 小微同学要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应采用上述中第_______种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可用
法收集。
(4)小倩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也可用于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则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盛放______;烧杯中盛放_____;能否将干燥管内的铜网换成铁网(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
(5)在分析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时,有下列三种判断。请你简要分析它们的正误:
如果正确,请说明理由;如果错误,请举出一个否定它的实例。
①必须选择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原料;
②必须加热;
③必须使用催化剂。
某同学做了一个趣味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整个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在水中取下胶塞,试管中液面上升(如图B所示)。请用理化知识解释试管中液面上升的原因
下图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的微型一体化装置图,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 |
请回答小题。
(1)挤压胶头,滴入稀盐酸。过一会儿,用燃着的木条放在微型集气瓶口,如果,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2)生成的二氧化碳在装置内与1、2处的溶液反应,1处的反应现象是,2处生成了白色沉淀。
(3)用橡胶塞塞紧微型集气瓶口,再反复挤压几次胶头。一段时间,氢氧化钠溶液被吸进了微型气体实验器和微型集气瓶中。这是由于(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缘故。
小勇在化学晚会上观看了“瓶吞鸡蛋”的魔术(如下图1),看到鸡蛋被吞进瓶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
小勇思考:瓶能吞蛋,能不能吐蛋呢?他进行了如上图2的实验,结果鸡蛋吐了出来。他加入的试剂P是 (写溶液名称),吐蛋的原理是 。
全品中考网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呢?甲、乙、丙三位同学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甲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乙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写出A、B两个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②。
丙进行了图C所示的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他观察到的现象是③,④。
(3)实验结论:
甲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乙、丙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4)你认为⑤的结论正确,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结论正确的理由是:⑥。
(5)导致其他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⑦,⑧。因此,如果⑨的反应,则一定要设计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