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今家人之治产也,相忍也饥寒,相强以劳苦,虽犯军旅之难,饥馑之患,温衣美食者,必是家也;相怜以衣食,相惠以佚乐,天饥岁荒, 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故法之为道,前苦而长利;仁之为道,偷乐而后穷。圣人权其轻重,出其大利,故用法之相忍,而弃仁人之相怜也。学者之言,皆曰轻刑,此乱亡之术也。凡赏罚之必者,劝禁也。赏厚则所欲之得也疾,罚重则所恶之禁也急。夫欲利者必恶害,害者利之反也,反于所欲,焉得无恶。欲治者必恶乱,乱者治之反也。是故欲治甚者,其赏必厚矣,其恶乱甚者,其罚必重矣。今取于轻刑者,其恶乱不甚也,其欲治又不甚也,此非特无术也,又乃无行。是故决贤、不肖、愚、知之美,在赏罚之轻重。且夫重刑者,非为罪人也明主之法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也。刑盗,非治所刑也;治所刑也者,是治胥靡也。故曰:重一奸之罪而止境内之邪,此所以为治也。重罚者,盗贼也;而悼惧者,良民也;欲治者奚疑于重刑!若夫厚赏者,非独赏功也,又劝一国。受赏者甘利,未赏者慕业,是报一人之功而劝境内之众也,欲治者何疑于厚赏!今不知治者,皆曰:重刑伤民,轻刑可以止奸,何必于重哉?此不察于治者也。夫以重止者,未必以轻止也;以轻止者,必以重止矣。是以上设重刑者而奸尽止,奸尽止则此奚伤于民也?所谓重刑者,奸之所利者细,而上之所加焉者大也;民不以小利蒙大罪,故奸必止者也。所谓轻刑者,奸之所利者大,上之所加焉者小也;民慕其利而傲其罪,故奸不止也。故先圣有谚曰:“不踬于山,而踬于垤。”山者大,故人顺之,垤微小,故人易之也。今轻刑罚,民必易之。犯而不诛,是驱国而弃之也;犯而诛之,是为民设陷也。是故轻罪者,民之垤也。是以轻罪之为民道也,非乱国也则设民陷也,此则可谓伤民矣!
(节选自《韩非子·六反》)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军旅之难犯:侵犯
B.明主之法,也揆:准则
C.又一国劝:劝勉
D.故人之也易:轻视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相忍饥寒忠不必用兮,贤不必
B.是故欲治甚吾妻之美我
C.欲治者疑于重刑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此不察治者也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
B.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
C.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
D.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相怜以衣食,相惠以佚乐,天饥岁荒, 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
(2)是故决贤不肖愚知之美,在赏罚之轻重。且夫重刑者,非为罪人也。
(3)所谓轻刑者,奸之所利者大,上之所加焉者小也;民慕其利而傲其罪,故奸不止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黄权,字公衡,巴西阆中人也。少为郡吏,州牧刘璋召为主簿。时别驾张松建议,宜迎先主,使伐张鲁。权谏曰:“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札待,则一国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河清。”璋不听,竞遣使迎先生,出权为广汉长,及先主袭取益州,将帅分下郡县。郡县风景附,权闭城坚守,须刘璋稽服,乃诣降先主。先主假权偏将军。及曹公破张鲁,鲁走入巴中,权进曰:“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于是先主以权为护军,率诸将迎鲁,鲁已还南郑,北降曹公。然卒破杜漫、朴胡,杀夏候渊,据汉中,皆权本谋也。
先主为汉中王,犹领益州牧,以权为治中从事,及称尊号,将东伐吴,权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当寇,陛下宜为后镇。”先主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先主自在江南。及吴将军陆逊乘流断围,南军败绩,先主引退。而道隔绝,权不得还,故率将所领降于魏。有司执法,白收权妻子。先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待之如初。魏文帝谓权曰:“君舍逆效顺,欲追从陈、韩邪?”权对曰:“臣过受刘主殊遇,降吴不可。还蜀无路,是以归命。且败军之将,免死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文帝善之,拜为镇南将军,封育阳候,加侍中,使之陪乘。蜀降人或云诛权妻子,权知其虚言,未便发丧,后得审问,果如所言。及先主薨问至,魏群臣咸贺而权独否。文帝察权有局量,欲试惊之,遣左右诏权,末至之间,累催相属,马使奔驰,交错于道,官属侍从莫不碎魄,而权举止颜色自若。
后领益州刺史,徙占河南。大将军司马宣王深器之,问权曰:“蜀中有卿辈几人?”权笑而答曰:“不图明公见顾之重也!”宣王与诸葛亮书曰:“黄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叹述足下,不去口实。”景初三年,蜀延熙二年,权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明年卒,谥曰景候。子邕嗣。邕无子,绝。权留蜀子祟,为尚书郎,随卫将军诸葛瞻拒邓艾。到涪县,瞻盘桓未近,祟屡劝瞻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瞻犹与未纳,祟至于流涕。会艾长驱而前.瞻却战绵竹.祟帅厉军士,期于必死,临阵见杀。(选自《三国志》)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县风景附景:同“影”,像影子一样
B.然卒破杜澧、朴胡卒:结果、最后
C.后得审问审:审讯
D.累催相属属:接连

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不赂者以赂者丧
B.乃诣降先主乃悉发国中兵,深入击秦
C.何古人之可慕也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权笑而答曰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黄权曾经进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人蜀,但刘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还是让他去把刘备迎了进来。
B.先主刘备袭取益州后,别人纷纷投降,黄权却坚守不降。等到刘璋臣服于先主之后才投降。于是先主让他做了个代理偏将军。
C.黄权降魏后,有人说刘备杀了黄权的妻子儿女,但黄权知道刘备不敢,所以没有为家人举丧。
D.文章写到黄权的儿子黄崇率部誓死抗敌,英勇牺牲,与反复变节投降的黄权形成对比,可见作者对黄权的为人暗含讽刺和鄙弃。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河清。
(2)会艾长驱而前,瞻却战绵竹,祟帅厉军士,期于必死,临阵见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9分)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
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抚琴咏诗,自足于怀。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登缄默自守,无所言说。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谮“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
康善谈理,又能属文,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撰上古以来高士为之传赞,欲友其人于千载也。又作《太师箴》,亦足以明帝王之道焉。复作《声无哀乐论》,甚有条理。(选自《晋书·嵇康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其先姓奚先:原先,原来
B.故往造焉造:拜会
C.遂并害之并:一并,一起
D.康善谈理,又能属文属:撰著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嵇康有独特个性的一组是()
①有奇才,远迈不群②常修养性服食之事③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
④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⑤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⑥善谈理,又能属文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嵇康因山名而得姓,虽早年丧父,但博学多才,后来还做了魏国宗室的女婿,担任了中散大夫一职。
B.嵇康在汲郡山中遇到了孙登,后又遇到了王烈,二人均对嵇康极为赏识,但也都感叹他的命运不好。
C.贵公子钟会慕名去拜会嵇康,二人之间的对话堪称经典,但嵇康的傲 然不礼还是令钟会感到多少有些遗憾。
D.嵇康临刑之时年仅40岁,当时三千名太学生要拜他为师,他回头看看日影,居然要过琴来弹了一曲《广陵散》,而后从容就义。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
(2)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膺字元礼,性简亢,无所交接。初举孝廉,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转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
永寿二年鲜卑寇云中,桓帝闻膺能,乃复征为度辽将军。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自是之后,声震远域。迁河南尹,时宛陵大姓羊元群罢北海郡,臧罪狼藉,郡舍溷轩有奇巧,乃载之以归。膺表欲按其罪,元群行赂宦竖,膺反坐。
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让诉冤于帝,诏膺入殿,诘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膺对曰:“昔仲尼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今臣到官已积一旬,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帝无复言,顾谓让曰:“此汝弟之罪,司隶何愆?”乃遣出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拷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而未有录牒,故不及于谴。毅乃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节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
[注]①溷轩:厕所。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蒙矢石蒙:冒着。 B.因为其御御:抵御。
C.私惧以稽留为愆稽:拖延。 D.乃诣诏狱诣:到……去。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膺“威明”的一组是
①性简亢,无所交接②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③皆望风惧服
④率将吏卒破柱取朔⑤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⑥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膺作战勇敢。他任度辽将军时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打败了敌人,所以鲜卑军队很畏惧他,把以前掳掠的百姓,全部送还到边塞。
B.李膺嫉恶如仇。他任河南尹时,得知羊元群贪婪成性,罢官时竟连郡衙厕所中的奇巧之物都带走了,李膺就上表想要治他的罪。
C.李膺执法不避权贵。他任司隶校尉时,野王令张朔畏罪回京,藏在哥哥张让家的夹壁墙中,李膺抓捕录其供词后杀掉了他。
D.李膺的贤能受人敬仰。景毅的儿子景顾是李膺的门徒,李膺获罪时景顾尚未记录在名册中,未受牵连,但景毅慨然上表请求免职归家。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
(2)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死生有命,去将安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
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史记·高祖本纪》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沛公又让不受推让 B.无内诸侯军通“纳”
C.会项伯欲活张良适逢 D.沛公然其计这样

下列加点词意思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系颈以组戒奢以俭
B.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项羽乃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夜驰之沛公军先入关者王之

对这段文字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刘邦接受子婴投降后本想在秦王宫廷中休息,在张良、樊哙的劝阻下,才封闭宫室,还军霸上。
B.刘邦入关中后,约法三章: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赢得了百姓的信任,都希望刘邦能做关中王。
C.项羽到函谷关时,关门紧闭,最后是用武力攻克了函谷关,才进入了关中。
D.文中对鸿门宴一事,只用片言只语带过,因为对于刘邦而言并非光彩之事,所以在《高祖本纪》中不便详叙。

阅读以下文言文,然后回答下列各题。(每题2分,共8分)(改编题)
赵煚 ,字贤通。煚少孤,养母至孝。年十四,有人盗伐其父墓中树者,煚对之号恸,因执送官。及长,深沉有器局,略涉书史。周太祖引为相府参军事。
闵帝受禅,迁陕州刺史。时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属霖雨数旬,城颓者百余步。蛮酋郑南乡叛,引陈将吴明彻欲掩安蜀。议者皆劝煚益修守御,煚曰:“不然,吾自有以安之。”乃遣使说诱江外生蛮向武阳,令乘虚掩袭所居,获其南乡父母妻子。南乡闻之,其党各散,陈兵遂退。明年,吴明彻屡为寇患,煚勒兵御之,前后十六战,每挫其锋。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寻从上柱国于翼率众数万,自三雅道以伐陈,克陈十九城而还。以谗毁,功不见录,除益州总管长史。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协,徵后出为齐州刺史,坐事下狱,自知罪重,遂逾狱而走。帝大怒,购之甚急。煚上密奏曰:“徵自以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北窜匈奴,则南投吴越。徵虽愚陋,久历清显,奔彼敌国,无益圣朝。今者炎旱为灾,可因兹大赦。”帝从之。徵赖而获免,煚卒不言。
及践阼,拜相州刺史。朝廷以煚晓习故事,征拜尚书右仆射。视事未几,以忤旨,寻出为陕州刺史,俄转冀州刺史,甚有威德。煚尝有疾,百姓奔驰,争为祈祷,其得民情如此。尝有人盗煚田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盗者愧恧,过于重刑。其以德化民,皆此类也。



20070306

开皇十九年卒,时年六十八。

注释:①煚jiǒng ②恧nǜ,惭愧。
(节选自《隋书·赵煚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煚勒兵御之勒:统率
B.坐事下狱坐:(因为)犯……
C.购之甚急购:购买
D.朝廷以煚晓习故事 故事:旧例旧的典章制度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执送官可因兹大赦
B.克陈十九城而还慰谕而遣之
C.周太祖引为相府参军事争为祈祷
D.乃遣使说诱江外生蛮向武阳 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表现赵煚“有勇有谋、与人为善”的一项是
①对之号恸,因执送官;②引陈将吴明彻欲掩安蜀;
③令乘虚掩袭所居,获其南乡父母妻子;④勒兵御之,前后十六战,每挫其锋;
⑤上密奏,徵赖而获免;⑥令人载蒿一年以赐盗者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煚孝顺父母,又非常精通知识,所以后来周太祖、闵帝都非常信任他,分别让他 提任了重要职务。
B.赵煚与人为善,宽大为怀,绝不因为个人恩怨而加害他人。
C.赵煚治民,以身作则,常常反躬自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感化了老百姓。
D.赵煚打仗有勇有谋,在陈将即将攻打安蜀城的情况下,巧用计谋,不战而退人之兵。

根据原文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谗毁,功不见录,除益州总管长史。

②视事未几,以忤旨,寻出为陕州刺史,俄转冀州刺史,甚有威德。

用斜线(/)给文言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吾闻之,诸 侯 自 择 师 者 王 自 择 友 者 霸 足 己 而 群 臣 莫 之 若 者 亡 今 以 不 谷 [注] 之 肖 而 议 于 朝 且 群 臣 莫 能 逮 吾 国 其 几 于 亡 矣 吾 是 以 有 忧 色 也。
注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