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
(玄奘法师西行至高昌国。)
时高昌王麴文泰使人先在伊吾,是日欲还,适逢法师,归告其王。王闻,即日发使,敕伊吾王遣法师来,仍简上马数十匹,遣贵臣驰驱,设顿迎候。
法师入城,王与侍人前后列烛,自出宫迎法师入后院,坐一重阁宝帐中,拜问甚厚,云:“弟子自闻师名,喜忘寝食,量准突路,知师今夜必至,与妻子皆未眠,读经敬待。”须臾,王妃共数十侍又来礼拜。是时渐欲将晓,言久疲惫欲眠,王始还宫。方旦,法师未起,王已至门,率妃已下俱来问礼。王云:“弟子思量碛路艰阻,师能独来,甚为奇也。”流泪称叹不能已。命国统王法师,年逾八十,共法师同处,仍遣劝住,勿往西方,法师不许。
停十余日,欲辞行,王曰:“已令统师咨请,师意何如?”师报曰:“留住实是王恩,但于来心不可。”王曰:“弟子慕乐法师,必留供养,虽葱山可转,此意无移。乞信愚诚,勿疑不实。”法师报曰:“王之深心岂待屡言然后知也但玄奘西来为法法既未得不可中停以是敬辞愿王相体。又大王曩修胜福,位为人主,非唯苍生恃,固亦释教悠凭,理在助扬,岂宜为碍。”王曰:“弟子亦不敢障碍,直以国无导师,故屈留法师以引迷愚耳!”法师皆辞不许。王乃动色,攘袂大言曰:“弟子有异途处师,师安能自去,或定相留,或送师还国,请自思之,相顺犹胜。”法师曰:“玄奘来者为乎大法,今逢为障,只可骨被王留,神识未必留也!”因呜咽不能复言。王亦不纳,更使增加供养,每日进食,王躬捧盘。
法师既被停留,违阻先志,遂誓不食以感其心,于是端坐,水浆不涉于口三日。至第四日,王觉法师气息渐辍,深生愧惧,乃稽首礼谢云:“任法师西行,乞垂早食。”法师恐其不实,要王指日为言。王曰:“若须尔者,请共对佛更结因缘。”遂共入道场礼佛,对母妃张太妃共法师约为兄弟,任师求法,还日请住此国三年,受弟子供养;仍屈停一月讲《仁王般若经》,中间为师营造行服。”法师皆许,太妃甚欢,愿与师长为眷属,代代相度。于是方食,其节坚贞如此。
(选自《三藏法师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伊吾王遣法师来:告诫 | B.仍简上马数十匹:挑选 |
C.又大王曩修胜福:从前 | D.弟子亦不敢障碍:阻碍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屈留法师以引迷愚耳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B.请自思之,相顺犹胜夫晋,何罪之有 |
C.其节志坚贞如此工欲善其事 |
D.乃稽首礼谢云乃一气之余烈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到高昌时,受到高昌国王麴文泰的热情迎接,不仅派使者远道接引,而且与王妃等连夜在宫中读经等候。 |
B.麴文泰诚心向佛,敬慕玄奘,想要留玄奘在高昌国中供养,软硬兼施,但玄奘求法心意坚定,不为所动。 |
C.玄奘无法说服麴文泰放他西行,于是绝食以明其志,想要感动麴文泰,麴文泰终于同意放他走。 |
D.玄奘与麴文泰在高昌太妃面前结拜为兄弟,同意留在高昌讲经三年,待高昌为他准备好行装后,再度西行取经。 |
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王之深心岂待屡言然后知也但玄奘西来为法法既未得不可中停以是敬辞愿王相体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弟子慕乐法师,必留供养,虽葱山可转,此意无移。
(2)玄奘来者为乎大法,今逢为障,只可骨被王留,神识未必留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9分)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才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仕隋为马邑郡丞。会高祖(李渊)击突厥,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
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靖又破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铣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屯:驻扎 |
B.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虞:预料,准备 |
C.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奄:奄奄一息 |
D.靖又破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破:打败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自锁上变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
B.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
C.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
D.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 | B.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 |
C.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 | D.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 |
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5分)
(2)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9分)
吴江两节妇者,农家女也。姓许氏,家城西之石里村,长适张文达,次适周志达。岁乙酉,大清兵南下,公卿皆剃发迎降,浸寻①及于吴江。文达固以负贩为生,至是从明之一二遗臣起事,荷戈为小卒,战败不屈死。其家不知其存亡,使志达往侦之,亦被执,令剃发,不从,遂见杀。是时长年二十九,次年十九,相与号泣,备寻其夫尸。会溽暑,尸积城下者累累,皆糜烂不可辨识,乃已。
长既丧其夫,又无舅姑,其兄欲迎之归,谢曰:“吾夫虽死,然此固夫家也,义不可以归宁母氏。”次事其姑甚谨,姑怜而欲嫁之,涕泣被面谢曰:“新妇所以不死者,将代吾夫以事其母,讵可失节他适?”久之,姑得疾,且危,赖妇以存者又七年。及姑濒死,诀曰:“我死,依尔姊居。 ”既丧,家财归于周氏子弟,遂依姊以居;各处—室,各奉其夫之主而祀之。
两人固农家女,善治田,共种田三亩以自给;舍旁有隙地,度可容两棺,为生圹②以待死。吴俗多淫祠,好佛,妇人贫无依者,多为尼。有一老尼,教两人剃发以从其教。长曰:“不可!妇人之发,奈何与男子同去之?”次曰:“吾夫以不剃发死,而吾反剃之,何以见吾夫于地下?”岁甲戌,长年八十,次年七十,尚躬耕如曩时。乡之人悲之,请闻于有司,以旌其门。两人泣且谢曰:“吾姊妹不幸遭多难,廉耻自爱,何旌之有也?且又无后,将旌之以为谁荣乎?”乡之人卒不能强也。
赞曰:吾尝读《顺治实录》记载,知大兵之初入关也,淄川人孙之獬即上表归诚,且言其家妇女俱已效国装。之獬在明时,官列于九卿,而江淮之间一介之士,里巷之氓,以不肯效国装死者,头颅僵仆,相望于道而不悔也。呜呼!彼孙氏之妇女,视许氏二女何如哉?
注释:①浸寻:逐渐。②生圹(kuàng旷):人未死时预先准备好的墓穴。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共3分)
A.长适张文达,次适周志达适:出嫁 |
B.义不可以归宁母氏义:道义 |
C.涕泣被面谢曰被面:掩面 |
D.请闻于有司,以旌其门旌:表彰 |
下面各句都能直接表现两节妇“守节”的一项是()(共3分)
①亦被执,令剃发,不从,遂见杀。 ②涕泣被面谢曰:“新妇所以不死者,将代吾夫以事其母
③善治田,共种田三亩以自给④吾夫虽死,然此固夫家也,义不可以归宁母氏。
⑤各处—室,各奉其夫之主而祀之。 ⑥乡之人悲之,请闻于有司,以旌其门。
A.③⑤⑥ | B.①②④ | C.②④⑤ | D.①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共3分)
A.作者所描述的许氏两姐妹,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甘愿为自己的丈夫守节的思想,而且也具有继承丈夫的反清之志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 |
B.由于天气炎热,许多堆积在城墙下的尸体都糜烂了,许氏两姐妹最终因无法辨认出各自丈夫的尸体只好返回,她们的哥哥和婆婆都劝她们改嫁。 |
C.清兵南下的时候,明朝的那些高官都剃发而降;当投降之风逐渐蔓延至吴江的时候,许氏两姐妹以及他们的丈夫都奔赴抗击清兵的前线。 |
D.许氏两姐妹的丈夫都是由于拒绝剃发,也就是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最终被清军处死;与淄川人孙之獬及其家人的做法相比,他们的气节是值得肯定的。 |
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之,姑得疾,且危,赖妇以存者又七年。
(2)吴俗多淫祠,好佛,妇人贫无依者,多为尼。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回答问完成小题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吏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①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吏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股肱:指大腿和胳膊的上部,在这里可指左右手。对下面句子中划线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差:派遣 |
B.而宾客每不与役与:参加 |
C.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责:责问 |
D.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报:报告 |
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此孝子也,杀之不义②子犯请击之 |
B.①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②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也。 |
C.①因芝妻伯父董昭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
D.①昭犹惮芝,不为通②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下列句子分别编写四组,都能表现司马芝正直的一组是()
①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②芝乃驰檄济南,且陈节罪
③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④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⑤卒于官,家无余财
A.①② | B.④⑤ | C.②③ | D.①④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凡人相与号呼者贵之则曰公贤之则曰君自其下则尔汝之虽公卿之贵天下貌畏而心不服则进而君公退而尔汝者多矣。独王子猷①谓竹君,天下从而君之无异辞。今与可②又能以墨象君之形容,作堂以居君,则与可之于君,信厚矣。
(节选自苏轼《墨君堂记》)
【注】①王子猷,名徽之,王羲之第五子,任达放诞,生性爱竹。
②与可,即文同,字与可,北宋著名画家、诗人,他种竹、画竹,被后人奉为“墨竹之宗”。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凡 人 相 与 号 呼 者 贵 之 则 曰 公 贤 之 则 曰 君 自 其 下 则 尔 汝 之 虽 公 卿 之 贵 天 下 貌 畏 而 心 不 服 则 进 而 君 公 退 而 尔 汝 者 多 矣。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今与可又能以墨象君之形容,作堂以居君,则与可之于君,信厚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鑱①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古者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②,礼义修而任贤德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③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取材于《淮南子·泰族训》)
注释:①镵(chán):刺、刻。②熙:光明、兴盛。③临:统管、治理。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弗能正也正:正确 | B.死不还踵踵:脚后跟 |
C.上唱而民和唱:倡导 | D.察其党与察:仔细看 |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被创流血,至难也 | B.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碧水东流至此回若风之摇草木 |
C.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 | D.虽严刑罚,民弗从也 |
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礼义教化是国之大事,百姓知礼义国家才能兴盛。 |
B.治国离不开严刑峻法,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乱象丛生。 |
C.昏庸的君主只会任用那些对自己唯命是从的人。 |
D.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归,政通人和。 |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1)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2)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