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型为RrYY的植株自交,其后代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是
A.3:1 | B.1:1:1:1 | C.1:2:1 | D.9:3:3:1 |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酶体是“消化车间”,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细菌和病毒 |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必须的结构 |
C.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代谢中心 |
D.中心体在有丝分裂的前期进行复制,实现倍增 |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WW后代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A.雌:雄=1:1 | B.雌:雄=1:2 | C.雌:雄=3:1 | D.雌:雄=4:1 |
果蝇(2N=8)是生物学研究中很好的实验动物,它在遗传学研究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现有基因型相同的一组雄蝇与基因型相同的一组雌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表现型和数目(只)。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灰身直毛 |
灰身叉毛 |
黑身直毛 |
黑身分叉毛 |
|
雌蝇 |
90 |
0 |
27 |
0 |
雄蝇 |
36 |
40 |
13 |
11 |
A.两组亲代果蝇的表现型分别为灰身直毛、灰身直毛
B.子代表现型为黑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子的数目约为13只
C.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F基因在其同源染色体上一定不存在等位基因
在果蝇杂交实验中,下列杂交实验成立:
①朱红眼(雄)×暗红眼(雌)→全为暗红眼;
②暗红眼(雄)×暗红眼(雌)→雌性全为暗红眼,雄性中朱红眼(1/2)、暗红眼(1/2)。
若让②杂交的后代中的暗红眼果蝇交配,所得后代中朱红眼的比例应是()
A.1/2 | B.1/4 | C.1/8 | D.3/8 |
下图是一个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现已查明Ⅱ6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 |
B.若7号与8号结婚,他们生的男孩中患病的几率是1/2 |
C.4号带有致病基因的几率是2/3 |
D.9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于1号或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