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已问世,它是通过物理力把类似于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组装成纳米尺寸的生物传感器。在接触到细菌、病毒时,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用以检测细菌、病毒。推测这类被镶嵌进去的物质很可能含有( )
A.磷脂 | B.脂肪 | C.糖蛋白 | D.水 |
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 |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 |
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
1909年,摩尔根从他们自己培养的红眼果蝇中发现了第一个白眼雄蝇。用它做了如右下图所示的实验(注:不同类型的配子及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均相同)。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第一个白眼性状,是基因突变产生的 |
B.果蝇的红眼对白眼,红眼是显性性状 |
C.该实验证明了基因存在于常染色体上 |
D.果蝇的眼色遗传遵循孟德尔分离规律 |
用35P标记了大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5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5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
某一DNA分子中,胞嘧啶与鸟嘌呤二者共占碱基总量的46%,其中一条链上腺嘌呤占此链碱基量的28%,则另一条链上腺嘌呤占此链碱基量的百分比为
A.46% | B.26% | C.54% | D.24% |
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可知()
A.基因1和基因2可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 |
B.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需tRNA的催化 |
C.④⑤过程形成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 |
D.过程①②③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人体的全部性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