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
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
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材料三 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五 该图为毕加索的名画: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一战爆发前期西方民众与国家对战争的看法。
(2)根据材料二、三,格老秀斯和《国际联盟盟约》对战争的主张或态度有何变化?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的直接原因。
它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世界局势又产生怎样的影响?
(4)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幅名画的主题。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中国的有识之士继续为反对封建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而奋斗,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概述他们所作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的重大影响。

材料一 列强“各国内也有与我们有仇的,也有与我们无仇的”,“我们要杀洋人,当杀那千军万马的洋人,不要杀那些无用的洋人。”
――引自陈天华《猛回头》
材料二 一旦开战,“在两军阵前,有进无退,巴不得把他杀尽,洋兵以外的洋人,一概不伤他。洋兵若是降了擒了,也不杀害”,也“不能灭洋人的国”。面对洋人,“越恨他,越要学他,越能报他,不学断不能报”,“即如他的枪能打三四里,一分时能发十余响,鸟枪只能打十余丈,数分时只能发一响,不学他的枪炮,能打得倒他吗?”
――引自陈天华《警世钟》
回答:
(1)在上述材料中,陈天华对“洋人”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与义和团运动相比,陈天华对洋人的认识有了怎样的发展?

材料一 1913—1922年,中国进出口面粉值变化表(单位:海关两)

年份
出口
进口
出超(+)入超(—)
1913年
3384088
11094775
—7706687
1918年
10080756
947420
+9133326
1922年
663290
18059756
—11427466

材料二 1922年民族资本家张謇说:“百里一税,二百里再税,道路梗阻,节节为历,行之愈远,则商货成本愈重,是禁止商货之流通,迫其近售,而罚其远行者也。”另一资本家又写道:“我之廉价工人,(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彼之便利。况彼来者皆是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而善后”。
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怎样的发展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特征的原因及影响。
(2)依据材料二归纳出该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不得摘抄原文)。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一般认为,近代化进程就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过程,具体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机器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以及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等。纵观我国近代化进程,举步维艰。
(1).以辛亥革命为例,分析说明我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对近代化所作的探索。
(2).试就中国的近代化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妇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仪礼》
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二程全书》
“元丰(宋神宗年号)以前犹少裹足,宋末遂以大足为耻。”
——《辍耕录》
材料二中国近代,受到欧风美雨的影响……妇女解放运动开始于维新变法时期,戊戌维新运动倡导并一度引发了戒缠足和兴女学运动;辛亥革命兴起了以实现男女平权、争取女子参政为主要目标的女权运动;五四运动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最直接成果是大学女禁的开放、一定程度上的男女社交公开和婚姻自主的起步。
——《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特点》
材料三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占全体代表10.4%的69名妇女出席了会议。199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保障妇女的基本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1993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妇女已占32.44%。1994年国务院各部委有女正副部长16名,全国有女省长、副省长18名。在全国517个城市中,有300多名女性当选为正副市长。  
  ——《中国妇女的状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提取妇女在古代社会受到种种压迫的具体信息。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妇女解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突出表现,并概括指出发生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归纳新中国妇女地位进一步提高的表现。新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说明了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