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英国家政体比较

 
美国
英国
政体
总统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名称
总统
国王
产生方式
选举
世袭
任职
任期制
终身制
权限
有实权
无实权
政府
首脑名称
总统
首相
产生方式
总统任命
议会产生

 
材料二:在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
——摘自高中新课程教科书
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大师们的浩瀚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美国和英国两种政体形成的相关重要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2)对照材料一,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
(3)依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4)综合上述回答,归纳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的趋向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英国内战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摘编自CCTV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材料二教育是政治的一面镜子。
德国在统一前后,广泛深入地推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思想: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纪的奴仆一样驯服。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及议会权力的分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2)德国的学生像“奴仆”,美国的学生是“太阳”,反映了各自政治制度的特征是什么?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立法治国家的目标。在人类追求政治民主的历史长河中,法制文明建设是带有时代标志性的成果,不同时期的法制成就也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特点。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统计,秦代刑法不下20种,如宫、黥、笞、刖、斩趾、苦役等。同是死刑,也名目繁多,如戮、坑、绞、枭首、囊扑、剖腹、车裂、蒺藜等。秦律尤其重视对“群盗”的惩治,“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古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
——《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第一条第七款:“一切征税议案应首先由众议院提出,但参议院可以如对其它议案一样,提出或同意修正案。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送合众国总统;总统如批准,便须签署,如不批准,即应连同他的异议把它退还给原来提出该的议院,该议院应将异议详细记入议事记录,然后进行复议。”
第九款:“除非经法律规定拨款,不得从国库提取款项。一公款收支的定期报告和账目,应随时予以公布。”
——《美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代刑法有何特点?这部法律体现了什么本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十二铜表法》有何特点?这部法律在古罗马法制史上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宪法中关于国会财政权的规定。这些条款体现了美国宪法中哪些重要的政治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政府在二次大战正激烈的1944年,邀请中、苏、法等44国的专家们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会议,以期奠定世界货币新秩序的基础。布雷顿森林会议产生了两个新的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材料二 肯尼迪和约翰逊分别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的纲领,把大规模财政财政赤字作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
赫鲁晓夫对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执政期间,还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使地方权力有所扩大。
(1)简述布雷顿森林会议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世界经济发展走向的影响。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两国在各自的经济领域进行了一些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的各自特点及成效。(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来说,十三行的出现维护了天朝的规制,而对于西方商人来说,十三行却遮断了他们同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虽然这种做法常常引起西方人的愤懑,但在冲突没有激化之前,中国的君主和官、绅、商都不会觉察到其中的毛病。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狂潮。但是,由于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外国商品并没用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实现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1865年,在对外正当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逆差。
——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主要对外贸易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给中国带来的“毛病”。(6分)
(2)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通过哪些经济侵略活动逐步打开中国市场,“实现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这一“愿望”的实现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前期)皇帝的旨意一般先交由中书舍人(中书省官员)起草。起草完毕,由中书令、中书侍郎和中书舍人署名后,交由门下省审查、署名,再呈送皇帝书面批准。已批准的诏令又送往门下省,正本存档,另抄一份副本注明“制可”,加盖骑缝印,再送交尚书省施行。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905年清廷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翌年,颁布预备立宪的谕旨,在“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的口号下,拉开了立宪的帷幕。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受议会的约束,臣民的权利极为微小。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前期三省制运作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特点对唐代政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钦定宪法大纲》颁布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