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解释文中划线的字词。
(1)锱铢 (2)呕哑 (3)族 (4)鉴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
B.①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
C.①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D.①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同情。 |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
翻译: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对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判断句) |
B.輮以为轮(省略句,省介词宾语“之”) |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判断句) |
D.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判断句) |
对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非我也,岁也(判断句) |
B.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
C.树之以桑(介词短语后置句) |
D.可以无饥矣(判断句) |
对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 |
B.无乃尔是过与(反问句) |
C.冉由、季路见于孔子曰(被动句) |
D.何以伐为(固定结构, 何……为) |
对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而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句) |
B.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句) |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固定结构,奚以……为,表反问) |
D.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反问句) |
对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判断句) |
B.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固定结构,无所,没有……的) |
C.而控于地而已矣(介词短语后置句) |
D.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