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2中,赤道上P点与经线上Q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P点位于O点以西,弧OP与OQ相等。
完成5~6题。
此时
| A.P地为正午 |
| B.Q地昼长小于P地 |
| C.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
| D.太阳直射点将北移 |
当P地位于O地最西时,P地经度为
| A.153°E | B.176°26′E | C.3°26′W | D.26°52′W |
龙眼是典型的亚热带果树,气温高低直接决定其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因此可以用温度适宜度表示龙眼生长发育的风险状况。龙眼的温度适宜度随气温升高而增长,到达某一适宜值后,适宜度随气温升高迅速下降。读我国南方某些地区龙眼温度风险分区及各月龙眼温度适宜度变化图,完成4-5题。
图中龙眼风险温度分区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以水分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 B.以热量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
|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D.以地表性质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
Ⅲ地区成为龙眼温度高风险区的原因可能是
①春季气温偏高②夏季气温偏低③秋季气温偏低④冬季气温偏高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广东省城市布局分为三个都市圈,根据规划,在“领头羊”(广州、深圳、珠海)的带领下,珠三角将形成两条友展主轴、三大都市区,呈网络状发展。两条发展主轴分别向香港、澳门延伸,一条是广深(香港)发展轴;一条是广珠(澳门)发展轴。三大都市区分别是中部都市区、东岸都市区、西岸都市区。“三圈两轴”以城市为核心,两条发展轴为骨架,都市圈为网络,它将带和推进全省的城市化。据此回答2-3题。三个都市圈共同的自然特点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 B.经济发达 | C.季风气候 | D.水能资源蕴藏量大 |
关于目前广东省城市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条发展主轴往往是主要交通干线 |
| B.三个都市圈的核心城市都是我国的经济特区 |
| C.与发达国家相比,呈现出城市化速度快但水平较低的特点 |
| D.省内城市化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均衡性 |
徽州古村聚落形成最初是南宋以前的中原世族南迁、聚族而居形成。后随人口增长,至明中叶时期耕读文化盛行,至清中叶科举入仕和徽商兴起,徽州社会经济文化勃兴鼎盛,古村落遍及乡野。这一过程经历了内部裂变、迁移、择地而居等一系列过程。读下图回答第1题。
一般而言,乡村聚落的环境容量是与当时的农业规模及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的。古徽州人均耕地南宋时人均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2.2亩,清康熙1.5亩,而同期的古村落发展却从稳定发展走向了鼎盛发展,其主要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丘陵山地的改造,土地生产力大增 |
| B.文化的发展促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增,对丘陵山地立体开发利用 |
| C.前期的发展依赖本地土地资源,后期的发展是依赖其他资源 |
| D.徽州地区资源丰富,耕地多水面多,环境容量大 |
泉州,大约位于25°N,2010年9月10日台风“莫兰蒂”给泉州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回答28~30题。泉州气候宜人,下图中表示泉州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该图中各天气系统能表示“莫兰蒂”成因的是()

造成台风灾害的主要是()
| A.沙尘暴天气 | B.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 C.地震、海啸 | D.狂风、赤潮 |
该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据图完成25~27题。
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
| A.① | B.② |
| C.③ | D.④ |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 )
| A.① | B.② |
| C.③ | D.④ |
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主要起作用的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