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4日是中国的传统的节日-----大年初一,据此回答24—25题。该图中最有可能表示中华民族欢度春节时的光照图是( )
当新年钟声敲响时,小华收到了在外国留学的表哥于当地时间2010年2月13日8时发来的短信祝福,小华的表哥最有可能留学在( )
A.美国 | B.印度 | C.瑞典 | D.澳大利亚 |
内蒙古某山有一处花岗岩“石林”景观(如图所示)。完成下列各题。图中“石林”景观,按照成因,其岩石为
A.玄武岩 | B.变质岩 | C.沉积岩 | D.岩浆岩 |
图中“石林”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A.地壳下降—岩浆活动—风化、侵蚀 |
B.地壳上升—岩浆活动—风化、堆积 |
C.岩浆活动—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
D.岩浆活动—地壳下降—风化、堆积 |
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读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地—气系统内存在着能量传递与转换,传递与转换形式多样,其中能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
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
A.1月 | B.4月 | C.8月 | D.12月 |
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 B.大洋环流、海陆分布 |
C.地形起伏、海陆分布 | D.大气环流、地形起伏 |
下图中a为纬线,P、Q两地经度相同,相距800千米。完成下列各题。若Q点5时30分日出,a点的纬度为15°,这时的月份可能是()
A.12月 | B.2月 | C.6月 | D.10月 |
若P地19时太阳已落,Q地仍夕阳西下,这一季节()
A.长江流域油菜花盛开 | B.美国大平原麦翻金浪 |
C.潘帕斯草原绿野千里 | D.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
假定工厂选址时只考虑运费,且运费仅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某原料的原料指数等于该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下图中,O点到原料M1、M2产地和市场N的距离相等。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如果工厂选址在O点最合理,那么
A.M1的原料指数大于M2的原料指数 |
B.Ml、M2的原料指数都大于1 |
C.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要 0.5个单位重量的M1、M2 |
D.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要1个单位重量的M1、M2 |
若生产2个单位重量的产品需3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1,2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2,那么工厂区位最好接近以下四点中的()
A.N | B.P | C.Q | D.R |
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下图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甲、乙、丙 | B.乙、丙、甲 | C.丙、甲、乙 | D.丙、乙、甲 |
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A.E、F | B.F、G | C.E、H | D.F、H |
与其它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
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 | 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 |
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 | D.总是收益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