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惠达字怀文,章武文安人也。父信,少仕州郡,历乐乡、平舒、平成三县令,皆以廉
能称。
惠达幼有节操,好读书,美容貌。魏齐王萧宝夤为瀛州刺史,召惠达及河间冯景同在阁下,甚礼之。及宝夤还朝,惠达随入洛阳。宝夤西征,惠达复随入关。宝夤除雍州刺史,令惠达使洛阳。未还,而宝夤谋反闻于京师。有司以惠达是其行人,将执之。惠达乃私驰还。至潼关,遇大使杨侃。侃谓曰:“何为故入兽口?”惠达曰:“萧王必为左右所误,今往,庶其改图。”及至,宝夤反形已露,不可弥缝。遂用惠达为光禄勋、中书舍人。宝夤既败,唯惠达等数人从之。宝夤语惠达曰:“人生富贵,左右咸言尽节,及遭厄难,乃知岁寒也。”
贺拔岳获宝夤送洛,留惠达为府祭酒,给其衣马,即与参议。岳为关中大行台,以惠达为从事中郎。尝使至洛,魏孝武与惠达语及世难。惠达陈天下事势,述岳有诚节,唯以忧国定乱为事。言辞激切,帝甚嘉之。及还,具以白岳。岳曰:“人生于天,受命于君,岂有利人荣禄,而不忧其祸难?卿之所奏,实获吾心。”自是更被亲礼。岳每征讨,恒命惠达居守。
又转岳府属。
岳为侯莫陈悦所害,悦得惠达,欲官之。惠达辞以疾,不见许,乃遁入汉阳之麦积崖。悦平,惠达归于太祖,即用秦州司马,安辑陇右。及太祖为大都督总管兵起雍,复以惠达为府司马。太祖为大将军、大行台,以惠达为行台尚书、大将军府司马,封文安县子,邑三百户。太祖出镇华州,留惠达知后事。于时既承丧乱,庶事多阙。惠达营造戎仗,储积食粮,简阅士马,以济军国之务,时甚赖焉。寻除中书令,进爵为公,增邑通前九百户,加卫大将
军、左光禄大夫。
惠达虽居显职,性谦退,善下人,尽心勤公,进拔良士。以此人皆敬而附之。十年,薨。
追封萧国公。
(节选自《周书·列传十四》,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惠达辞以疾,不见许见:被 |
B.今往,庶其改图庶:希望 |
C.何为故入兽口故:缘故 |
D.太祖出镇华州,留惠达知后事知:主持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周惠达为人有节操的一组是( )
①宝夤西征,惠达复随入关 ②惠达乃私驰还
③唯惠达等数人从之 ④给其衣马,即与参议
⑤惠达辞以疾 ⑥储积食粮,简阅士马
A.①②⑤ | B.②③⑤ | C.③④⑥ | D.①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惠达得知魏齐王萧宝夤要谋反后,虽然自己并不赞同,但为报知遇之恩,仍然从洛阳赶往雍州,去追随他。 |
B.周惠达在与魏孝武谈论天下事势时,说明贺拔岳有忠诚的气节,既得到了孝武帝的赞赏,又很得贺拔岳的欢心。 |
C.太祖外出镇守华州时,辅佐太祖的周惠达,呕心沥血,后方事务大都有赖于他。不久,太祖给了他加官进爵的奖赏。 |
D.周惠达虽然身居显要职位,但品性谦让,善居人之后,为公事尽心尽职,推荐选拔优秀人士,因此人人都敬重他依附他。 |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以惠达是其行人,将执之。
(2)人生富贵,左右咸言尽节,及遭厄难,乃知岁寒也。
(3)岳为侯莫陈悦所害,悦得惠达,欲官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的小题。
张延赏,蒲州人也,累代为官。延赏常宴宾客,选子婿,莫有入意者。其妻苗氏,太宰苗晋卿之女也。夫人有鉴,特选韦皋秀才曰:“此人之贵,无以比俦①。”既以女妻之。
不二三岁,以韦郎性度高廓,不拘小节,张公悔之,至于无礼。一门婢仆亦渐轻怠,唯苗氏待之常厚。以人多贱视,悒悒而不能制遏也。其妻垂泣而言曰:“韦郎七尺之躯,学兼文武,岂有沉滞儿家,为尊卑见诮。良时胜境,何忍虚掷乎?”韦乃告辞东游。妻罄妆奁赠送。延赏喜□往也,遗以七驴驮物。每之一驿,则附递一驮而还。行经七驿,所送之物,尽归之矣。其所有者,其妻张氏□赠妆奁及布囊书册而已。延赏莫之测也。
后执陇右军事,会德宗行幸奉天,皋□勤王之功持节西川,而代延赏。乃改易姓名,以“韦”作“韩”,以“皋”作“翱”,左右莫敢言之也。至天回驿,去府城三十里,有人特报延赏曰:“替相公者,乃韦皋将军,非韩翱也。”苗夫人曰:“若是韦皋,必韦郎也。”延赏笑曰:“天下同姓名者何限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岂能乘吾位乎妇女之言不足云尔。”苗夫人又曰:“韦郎前虽贫贱,然气凌霄汉。每以相公所谈,未尝以一言屈媚,因而见疏。成事立功,必此人也。”
旦日入州,方知不误。延赏忧惕,莫敢瞻视,曰:“吾不识人。”西门而出,凡旧时婢仆,曾无礼者,皆面有惭色。独苗氏夫人无愧于韦郎。贤哉乎!韦公侍奉外姑③,过于布素之时。海内贵门,不敢忽于贫贱之婿。所以郭氏诗曰:宣父从周又适秦,昔贤谁少出风尘。当时甚讶张延赏,不识韦皋是贵人。
(取材于《苗夫人》)
注释:①俦:chóu,匹敌②外姑:岳母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夫人有鉴鉴:明察 |
B.既以女妻之妻:妻子 |
C.韦乃告辞东游 游:游览 |
D.妻罄妆奁赠送罄 :用尽 |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延赏喜□往也
②其妻张氏□赠妆奁及布囊书册而已
③皋□勤王之功持节西川
A.而之与 | B.其所以 | C.而之以 | D.其所与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同姓名者何限∕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岂能乘吾位乎∕妇女之言不足∕云尔 |
B.天下同姓名者何限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岂能乘吾位乎∕妇女之言不足∕云尔 |
C.天下同姓名者何限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岂能乘吾位乎∕妇女之言∕不足云尔 |
D.天下同姓名者何限∕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岂能乘吾位乎∕妇女之言∕不足云尔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韦皋之妻张氏劝说夫婿和赠送嫁妆首饰的行为能看出她对丈夫情深意重。 |
B.韦皋是个有骨气的铮铮男儿,离家后,他一并送还了张家赠送的所有物品。 |
C.张延赏因为女婿韦皋性格清高、不拘小节而觉得他不合时宜,难成大事。 |
D.“苗氏因识佳婿而被敬”的故事使当时轻视贫贱之婿的社会风气有所改观。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每以相公所谈,未尝以一言屈媚,因而见疏。
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2)韦皋为什么离开张家?请结合文本分点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广士①
(宋)苏洵
古之取士,取于盗贼,取于夷狄;古之人非以盗贼、夷狄之事可为也,以贤之所在而已矣。夫贤之所在,贵而贵取焉,贱而贱取焉。是以盗贼下人,夷狄异类,虽奴隶之所耻,而往往登之朝廷,坐之郡国,而不以为怍。古者,天下之国大而多士大夫者,不过曰齐与秦也。而管夷吾相齐,贤也,而举二盗焉;穆公霸秦,贤也,而举由余焉。是其能果于是非而不牵于众人之议也,未闻有以用盗贼、夷狄而鄙之者也。今有人非盗贼、非夷狄,而犹不获用,吾不知其何故也。
夫古之用人,无择于势,布衣寒士而贤则用之,公卿之子弟而贤则用之,武夫健卒而贤则用之,巫医方技而贤则用之,胥史贱吏而贤则用之。今也,布衣寒士持方尺之纸,书声病剽窃之文,而至享万钟之禄;卿大夫之子弟饱食于家,一出而驱高车,驾大马,以为民上;武夫健卒有洒扫之力,奔走之旧,久乃领藩郡,执兵柄;巫医方技一言之中,大臣且举以为吏。若此者,皆非贤也,皆非功也,是今之所以进之之途多于古也。而胥史贱吏,独弃而不录,使老死于敲榜趋走,而贤与功者不获一施,吾甚惑也。
昔者汉有天下,平津侯、乐安侯辈皆号为儒宗,而卒不能为汉立不世大功。而其卓绝隽伟震耀四海者,乃其贤人之出于吏胥中者耳。夫吏胥之人,少而习法律,长而习狱讼,老奸大豪畏惮慑伏,吏之情状、变化、出入无不谙究,因而官之,则豪民猾吏之弊,表里毫末毕见于外,无所逃遁。而又上之人择之以才,遇之以礼,而其志复自知得自奋于公卿,故终不肯自弃于恶以贾罪戾,而败其终身之利。
今之吏胥则不然,始而入之不择也,终而遇之以犬彘也。长吏一怒,不问罪否,袒而笞之;喜而接之,乃反与交手为市。其人常曰:长吏待我以犬彘,我何望而不为犬彘哉?是以平民不能自弃为犬彘之行,不肯为吏矣,况士君子而肯俯首为之乎!然欲使之谨饰可用如两汉亦不过择之以才待之以礼恕其小过而弃绝其大恶之不可贳②忍者而后察其贤有功而爵之禄之贵之勿弃之于冗流之间。则彼有冀于功名,自尊其身,不敢匄③夺,而奇才绝智出矣。
(有删改)
【注】①本文是苏洵主张广召士人的一篇论文。②贳:赦免,宽大。③匄:同“丐”,乞求。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以为怍怍:羞愧 |
B.出入无不谙究谙:熟悉 |
C.故终不肯自弃于恶以贾罪戾贾:招惹 |
D.终而遇之以犬彘也遇:接触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贵而贵取焉斯天下之民至焉 |
B.未闻有以用盗贼、夷狄而鄙之者也无以至千里 |
C.布衣寒士而贤则用之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
D.是今之所以进之之途多于古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认为凡是具有治国安邦才能的人,不管他曾是盗贼下人、夷狄异类,都应该选用,他对举荐过盗贼、夷狄的管仲、秦穆公大加赞赏。 |
B.苏洵引用汉代的史实,阐明真正能为国家建立不世大功的不仅仅是儒生,还有具有真实才能的胥吏,从而表明要从下层官吏中选拔人才的主张。 |
C.苏洵尖锐的指出,当时平民百姓特别是使君子不肯俯首为吏,主要是因为一些长官不懂得尊重人才,不能“以礼待之”。 |
D.本文以古为鉴,并且以今之非衬古之是,既造成了行文上的波澜跌宕,也使作者正面的用人思想和用人方法得到了鲜明的表现。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然 欲 使 之 谨 饰 可 用 如 两 汉 亦 不 过 择 之 以 才 待 之 以 礼 恕 其 小 过 而 弃 绝 其 大 恶 之 不 可 贳 忍 者 而 后 察 其 贤 有 功 而 爵 之 禄 之 贵 之 勿 弃 之 于 冗 流 之 间。把文中划线句子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其能果于是非而不牵于众人之议也。
(2)而其卓绝隽伟震耀四海者,乃其贤人之出于吏胥中者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贯,字仲通,其先相州安阳人,后葬其父河阳,因家焉。少倜傥,数上疏言边事。举进士,真宗识贯名,擢置高第。历知卫州、泾州。督察盗贼,禁戢不肖子弟,簿书筦库,赋租出入,皆自检核。尝谓僚属曰:“视县官物如己物,容有奸乎?”州人惮其严。擢利州路转运使。岁饥,出职田粟赈饥者,又帅富民令计口占粟,悉发其余。徙陕西,累迁尚书度支员外郎,入为三司盐铁判官。领河北转运使,请疏徐、鲍、曹、易四水,兴屯田。
贯喜言兵,咸平中,大将杨琼、王荣丧师而归,贯上书曰:“前日不斩傅潜、张昭允,使琼辈畏死不畏法,请自今合战而奔者,主校皆斩;大将战死,裨校无伤而还,与奔军同。军衄城围,别部力足救而不至者,以逗留论。”真宗嘉纳之。又尝上《形势》、《选将》、《练兵论》三篇,大略言:地有六害。今北边既失古北之险,然自威虏城东距海三百里,沮泽硗确,所谓天设地造,非敌所能轻入。由威虏西极狼山不百里,地广平,利驰突,此必争之地。凡争地之利,先居则佚,后起则劳,宜有以待之。
昔李汉超守瀛州,契丹不敢视关南尺寸地。今将帅大抵用恩泽进,虽谨重可信,卒与敌遇,方略何从而出邪?故敌势益张,兵折于外者二十年。
方国家收天下材勇以备禁旅赖廪给赐予而已恬于休息久不识战,可以卫京师,不可以戍边境。请募土人隶本军,籍丁民为府兵,使北捍契丹,西捍夏人。敌之情伪,地势之险易,彼皆素知,可不战而屈人之兵矣。
后以疾卒。著《兵略》,世颇称之。子安石。
(选自《宋史·陈贯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葬其父河阳,因家焉家:安家 |
B.真宗识贯名,擢置高第第:及第,考中 |
C.州人惮其严惮:惧怕 |
D.世颇称之称:赞许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国家收天下/材勇以备禁旅/赖廪给赐予/而已恬于休息/久不识战 |
B.方国家收天下材勇/以备禁旅/赖廪给赐予/而已恬于休息/久不识战 |
C.方国家收天下/材勇以备禁旅/赖廪给赐予而已/恬于休息/久不识战 |
D.方国家收天下材勇/以备禁旅/赖廪给赐予而已/恬于休息/久不识战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贯得到皇帝的赏识:陈贯年少时卓越不凡,考中为进士,真宗皇帝就知道他的名字,后来上书关于军队的管理,以及三篇相关军事的文章都得到皇帝的赞许。 |
B.陈贯尽职尽责:督察盗贼时,对赋租的收入和支出,都亲自检查核实,曾经对同僚们说:如果将国家财物当作自己的财物,就不会容忍奸贼的存在了。 |
C.陈贯体恤百姓,重视农业:作利州路转运使时拿出自己职田的粟米赈济饥荒者,兼任河北转运使,请求兴修水利、大兴屯田。 |
D.陈贯精通军事:他认为威虏城东地势险要,敌人不能轻易进入,威虏往西土地广阔平坦,有利于车马疾行,是兵家必争之地。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争地之利,先居则佚,后起则劳,宜有以待之。
(2)今将帅大抵用恩泽进,虽谨重可信,卒与敌遇,方略何从而出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晁迥,字明远,世为澶州清丰人,自其父佺,始徙家彭门。迥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稍迁殿中丞。坐失入囚死罪,夺二官。真宗即位,用宰相吕端、参知政事李沆荐,擢右正言、直史馆。召试,除右司谏、知制诰,判尚书刑部。
知审官院,为明德、章穆二园陵礼仪使,同修国史。献《玉清昭应宫颂》,其子宗操继上《景灵宫庆成歌》。帝曰:“迥父子同献歌颂,搢绅间美事也。”史成,擢刑部侍郎,进承旨。时朝廷方修礼文之事,诏令多出迥手。尝夜召对,帝令内侍持烛送归院。方盛暑,为蠲宿直①,令三五日一至院;迥辞以非故事,乃听俟秋还直。
仁宗即位,迁礼部尚书。居台六年,累章请老,以太子少保致仕,给全俸,岁时赐赉如学士。天圣中,迥年八十一,召宴太清楼,免舞蹈。子宗悫为知制诰,侍从同预宴。迥坐御史中丞之南,与宰臣同赐御飞白大字。既罢,所以宠赉者甚厚进太子少傅后复召对延和殿,帝访以《洪范》雨阳之应。对曰:“比年变灾荐臻,此天所以警陛下。愿陛下修饬王事,以当天心,庶几 转乱而为祥也。”及感疾,绝人事,屏医药,具冠服而卒,年八十四。
迥性乐易宽简,服道履正,虽贵势无所屈,历官临事,未尝挟情害物。真宗数称其好学长者。杨亿尝谓迥所作书命无过褒,得代言之体。喜质正经史疑义,摽括字类。有以术命语迥,迥曰:“自然之分,天命也。乐天不忧,知命也。推理安常,委命也。何必逆计未然乎?”
(选自《宋史·晁迥传》,有删节)
【注】蠲宿直:蠲,除去,本句大意,免除晁迥晚上在殿堂值班。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迥辞以非故事 故事:旧例 |
B.以太子少保致仕致仕:仕途的高峰 |
C.庶几 转乱而为祥也庶几:或许 |
D.及感疾,绝人事人事:人事来往,这里是别人探望的意思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宠赉者甚厚/进太子少傅后/复召对延和殿 |
B.所以宠赉者甚/厚进太子少傅/后复召对延和殿 |
C.所以宠赉者甚/厚进太子少傅后/复召对延和殿 |
D.所以宠赉者甚厚/进太子少傅/后复召对延和殿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迥得到同僚相助:晁迥因误判罪犯死刑被罢官,后得到宰相吕端和参知政事李沆的举荐擢升为右正言。 |
B.晁迥精通史学:晁迥参加过史书修撰,喜欢评判纠正经史文籍中的疑义,搜求珍藏各种古字,因此真宗多次称赞他是好学长者。 |
C.晁迥得到皇帝宠爱:朝廷的各种诏令大多出自晁迥之手,曾在晚上应召问对,真宗让内侍举烛送晁迥返回。 |
D.晁迥有文采:晁迥父子二人曾经给皇帝起草诏令。父子都为皇帝献过颂歌,得到皇帝的赞许。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贵势无所屈,历官临事,未尝挟情害物。
(2)自然之分,天命也。乐天不忧,知命也。推理安常,委命也。何必逆计未然乎?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8处)
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
——《孝经·圣治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