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泽(节选)
宗泽,字汝霖,婺州①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②元年,命知磁州③。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④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⑤十余人。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⑥,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⑦,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⑧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⑨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⑩。
【注释】①【婺(wù)州】今浙江金华。 ②【靖康】宋钦宗年号。 ③【磁州】今河北磁县。 ④【率】都。 ⑤【羸(léi)卒】瘦弱的士兵。 ⑥【开德】今河南濮阳,即澶渊。 ⑦【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 ⑧【生兵】指生力军。 ⑨【潜善】人名,即黄潜善。 ⑩【薨(hōng)】死亡。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2分)
(1)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皆捷 ( )
(2)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2)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4分)
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但屡顾我,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帝怆然,遂舍之。(《西京杂记》)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帝忍而愎忍:⑵益死之速耳益:对画线句“汝临去,但屡顾我,我当设奇以激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你将要离开时,只需频频回头看我,我会设下奇计来激怒他。 |
B.你将要离开时,只需频频顾及我,我会设下奇计来激怒他。 |
C.你将要离开时,只需频频顾及我,我会设下奇计来感动他。 |
D.你将要离开时,只需频频回头看我,我会设下奇计来感动他。 |
东方朔用什么办法解救乳母?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
B.虽不能察/风力虽尚劲 |
C.战则请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D.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译文:(这只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渐渐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 |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不能一一亲自明察,但都一定要了解案情 |
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文:当权的人自会谋划此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在这场以弱胜强的战斗中,人民的力量不容忽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也是必要条件。 |
B.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对曹刿言听计从,足见鲁庄公之“鄙”。 |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写出了曹刿请见君主的原因。 |
D.本文详写论战,略写战斗过程,对比有力,鲜明突出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班超立志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①。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②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
志哉!”【注释】①细节:小事情。 ②研:通“砚”,砚台。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辍业投笔 (扔) | B.安能久事笔研间乎(怎么) |
C.常为官佣书以供养(用来) | D.不耻劳辱(耻辱) |
对短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本文而言,班超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
B.班超成才的主要原因是“家贫”。 |
C.上面短文的主旨是逆境使人成才。 |
D.“班超的大志”可用原文“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来表述。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下面句中加点词与“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歆辄难之 | B.默而识之 | C.不能称前时之闻 | D.友人惭,下车引之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俱乘船避难()②幸尚宽()
③纳其自托()④遂携拯如初()翻译句子。
①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②本所以疑,正为此耳。分析故事经过,说说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后面问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亦未寝()(4)但少闲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填空。
(1)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中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2)乙文作者是(朝代),字,号,是“唐宋八大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