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
B.虽不能察/风力虽尚劲 |
C.战则请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D.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译文:(这只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渐渐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 |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不能一一亲自明察,但都一定要了解案情 |
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文:当权的人自会谋划此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在这场以弱胜强的战斗中,人民的力量不容忽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也是必要条件。 |
B.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对曹刿言听计从,足见鲁庄公之“鄙”。 |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写出了曹刿请见君主的原因。 |
D.本文详写论战,略写战斗过程,对比有力,鲜明突出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才通人(2)屋舍俨然
(3)延至其家(4)庶竭驽钝
(5)夙夜忧叹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足为外人道也。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标出下面句子正确的停顿(每句只标一处)。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甲】【乙】两文表现了作者不同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态度,请根据两文的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作者 |
政治理想 |
人生态度 |
陶渊明 |
社会安定,百姓和乐 |
|
诸葛亮 |
积极入世 |
不龟手之药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①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②。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③,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释疑:①不龟手之药:防治皮肤冻裂的药。龟:jūn,通“皲”,皮肤受冻开裂。②以洴澼洸为事:把在水中飘洗棉絮作为职业。③难:发难,入侵。这里指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聚族而谋曰:()②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③客得之,以说吴王:()④或以封:()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读完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呢?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不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 选贤与()能(2)货恶()其弃于地也
(3) 悉()如外人(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讲信修睦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B.是故谋闭而不兴 水波不兴 |
C.天下为公不必为己 |
D.莲,花之君子者也能以径寸之木 |
乙文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与甲文中所表达的内涵是相同的。
[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欧阳修论作文
苏轼
顷岁①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②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③;世人患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⑤,多作自能见⑥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东坡志林》)
【注释】①顷岁:近年来。②乘间:乘机,乘着间隙。③工:精,妙。④患:毛病、弊端(在于)。⑤指摘:挑剔,批评。⑥见:通假字,通“现”,发现。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欧阳修认为“世人”的弊病在哪里?读了文章之后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释加点词。
(1)便要还家()(3)阡陌交通()
(3)屋舍俨然()(4)无论魏晋()完成下列题目。
(1)翻译: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出自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美好的境界的一个成语是。本文中作者虚构的美好境界就是作者的理想,你认为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