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
(1)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50℃时,将A、B各15 g分别加到均盛有50 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 物质有剩余(填“A”或“B”),另一物质至少还需加 克才能达到饱和状态。
(3)现有4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增加溶质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能实现的是 (填序号)。
Ⅰ.降低温度 Ⅱ.升高温度 Ⅲ.蒸发溶剂 Ⅳ.增加溶剂
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就会患坏血病,哥伦布探险时的许多船员就因此而死亡。下图所示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请你回答:
⑴ 若正常成人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
①当“VC”完全来自右图的“维生素C”,则每天至少服用 __次;
②当“VC”完全来自某种新鲜蔬菜(每1000g这种蔬菜含“VC”120mg),则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g。
⑵ 取2片“维生素C”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 明“VC”的溶液显性;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消失,表明“VC”受热时易被破坏,那么在烹调新鲜蔬菜时要减少“VC”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下图甲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图乙是氟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甲乙
⑴ 图甲方框的横线上填的是;图乙方框横线上的数字是;
⑵ 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3个氟原子;钠离子。
⑶ 钠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图甲所示两种元素形成化物的化学式为,其中Na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1%)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成氧气和水。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滴加速度。回答下列问题:
⑴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⑵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填字母)
⑶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C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断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
。
⑷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优点是(填序号)
A.生成物中只有氧气 B.不需加热 C.需加热
⑸装置A中反应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B.用体积小的锥形瓶 C.加热反应物
(1)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根据题目的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A中两种玻璃仪器的名称:、。
(2)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
(3)装置A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4)若要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填序号),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反应类型是。
(5)收集氧气可以选择装置或(填序号),原因是、。
结合下图所示仪器,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用容积为15 mL的试管盛液体加热时,最多可盛液体mL,加热过程中,试管夹应夹持在试管的。
(2)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用它取用一种试剂后,未经
不可再吸取别的液体,使用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橡胶胶帽朝 。
(3)向试管内装入碳酸钠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然后使试管慢慢直立。
(4)对蜡烛的探究实验:(1)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右图),约1s 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在 处(填字母)最先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