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 走送之 (3) 礼愈至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在学习上遇到的矛盾是什么? 他是如何解决的? 20.从选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
(2) (3) 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
乔山人善琴
清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 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款,敲;扉,门。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尝得异人传授尝:(2)以弹絮为业业:用现代汉语下面的句子。
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本文也采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乔山人对邻媪说:“不谓遇知音于此地。”你认为“邻媪”是乔山人的知音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文言文阅读。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会宾客大宴会:(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下列各组中划线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 |
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 |
C.虽人有百手/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D.妇拍而呜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
文言文阅读。
[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丙]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B.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C.色愈恭,礼愈至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D.益慕圣贤之道自以为大有所益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D.蒙乃始就学。 |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②蒙辞以军中多务。[甲][乙]两文都是长者劝后辈读书,劝说方式有何相同之处?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
丙]诗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丙]诗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谢安赴宴
桓温伏甲①设馔,广延朝士,因此②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王曰:“晋之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仿作洛生咏③,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注释】①桓温、谢安、王坦之:均为人名。伏甲:埋伏士兵。 ②因此:趁此。③洛生咏:晋时洛阳一带的读书人吟诵诗文的音调。④趣:通“促”,立即,赶快。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1)当作何计()(2)相与俱前()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之恐状,转见于色桓温“伏甲设馔”的目的是(用原文语句回答)
本文通过对谢安、王坦之两人赴宴中的不同表现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谢安的
气度和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执策而临之(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⑵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