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梅花岭记(节选)
(清)全祖望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①围急。督相史忠烈公②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③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④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⑤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注】①今江苏扬州。②即史可法,明末政治家、军事家。③临期成此大节——指到城破时将史可法杀死,以成全他与城共存亡的节义。④即清兵。⑤史可法时任内阁大学士,故自称“阁部”。 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吾 尚 未 有 子
②乃 以 衣 冠 葬 之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集诸将而语之曰( ) ②德威流涕(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
②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请结合文本分析史可法的性格特征。
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可以调素琴(2)无丝竹之乱耳
(3)因以为号焉(4)或置酒而招之翻译下面的句子。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两段文字中都表现了作者的品质,甲段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乙段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乙文通过对五柳先生好读书、、等三大志趣的描写,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每空限填三个字)
两篇课文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你又是怎样看待这种生活态度的?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赵普》片段)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少习吏事( )每归私第( )
手不释卷( )孰若孤( )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及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及为相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B.读之竟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C.但当涉猎但逐层布板讫 |
D.太祖常劝以读书蒙辞以军中多务 |
把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仔细研读两文,说说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要求至少列举2个方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 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
注:延:邀请解释加点的字词
将欲更弃之()今为人所弃()
非其道也()张元怪之()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虽有千里之能②张元怪之,随犬出门 |
B.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
C.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②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
D.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若见而不收养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和谐社会,人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马说》采用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乙文则主要表达了的主旨。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世隶耕()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3)不能称前时之闻()
(4)贤于材人远矣()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强调了对一个人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伤仲永》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请你多角度谈谈我们从中获得的启发。
从学生角度:
从家长角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乙】鲁宗道为谕德①时,居近酒肆②,尝微行就饮肆中③,偶真宗亟④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⑤上⑥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⑦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帝诘⑧之。宗道谢⑨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①德:负责教育太子的官。②酒肆:酒馆。③微行就饮肆中:这里指鲁宗道乔装改扮前往酒馆饮酒。④亟:急迫地。⑤即:如果。⑥上:皇上,这里指宋真宗。⑦第:只。⑧诘:责问。⑨谢:道歉。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饮 酒 人 之 常 情 欺 君 臣 子 之 大 罪 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1)以光先帝遗德() (2)诚意开张圣听 ()
(3)尝微行就饮肆中()(4)使者及门()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
(2)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
译文:乙文表现了鲁宗道怎样的品质?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