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据此回答26--27题。影响陆地上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
A.水文 | B.气候 | C.地形 | D.土壤 |
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是
A.岩石 | B.成土母质 | C.土壤 | D.矿物质 |
江南地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l5~18℃,年降水量l400~1600毫米,春夏季雨水最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红壤分布广泛,是中国主要的茶园分布区,然而这里的茶农在生产中却发现“雨季除草松土,产量下降;旱季除草松土,产量上升”这一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该地区的雨季降水主要与图中的哪种天气系统有关
“雨季除草松土,产量下降;旱季除草松土,产量上升”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雨季除草松土,易破坏植物的根系,影响作物的生长 |
B.旱季除草松土,有利于草类腐烂变为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 |
C.雨季除草松土,易造成土壤肥力流失,影响作物生长 |
D.旱季除草松土,草类不易复活,可以避免杂草与作物争肥的现象 |
下表是地球不同纬度地区在二分二至日所受到的天文辐射日总量(卡/平方厘米)变化情况读后回答下列各题。南极天文辐射最高值比北极天文辐射最高值高的原因主要是
A.日地距离 | B.昼夜长短 | C.太阳高度 | D.臭氧层厚度和下垫面差异 |
综合分析天文辐射、不同纬度对流层大气厚度和下垫面差异,下列地区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年总量最高的地区是
A.南极地区 | B.澳大利亚中部 | C.中亚地区 | D.亚马孙平原 |
“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①水圈 ②岩石圈 ③生物圈 ④大气圈
A.①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各题下列选项中数码代表的环节都属于大循环的是
A.①②④⑤ | B.①②③⑥ | C.③④⑤⑦ | D.④⑤⑥⑦ |
“清江隔河岩大坝”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
A.①环节 | B.④环节 | C.⑤环节 | D.⑦环节 |
下图能正确表示7月份亚欧大陆与太平洋气压分布及P地风向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