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口文化是人类在繁衍、生存、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对自身生产、抚育后代、婚嫁丧娶、道德教育以及人的族类、群落、生存状况、生态环境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离娄上》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赵岐《十三经注》
材料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传统生育观念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城乡居民普遍接受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和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的号召。2011年对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今天,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平等,合理生育或少生孩子的观念正农民当中逐渐形成,“女儿也是传后人”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中国人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不同观念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公元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600年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万。1800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为2000万,英国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长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
——《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四:毛泽东说:“……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增,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英中两国人口政策的相同点,并分析其对两国造成的不同影响。
材料五:机器和居民正在以加速度增长,生态环境很可能会极度恶化。现今世界人口一直在快速增长,因为不断增长的农业和工业生产力能够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而医学的进步和公共卫生措施的先进又降低了死亡率。因此,尽管人类花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人口,只需15年便能达到第四个10亿人口。……生态困境并不仅限于美国。它已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传播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五,提炼作者的核心观点。
(4)上述材料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哪些借鉴?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历史地图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根据上图包含的历史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只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才能发展”这一论断。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不同时期城市人口比重一览表

时间
战国(公元前300年)
西汉(公元2年)

(745)
南宋
(1200)

(1820)

(1893)
现代
(1949)
现代
(1978)
现代
(2009)
比率
(%)
15.9
17.5
20.8
22.0
6.9
7.7
10.6
17.9
46.6

材料二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作“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正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材料三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被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沿线导致较大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收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的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材料四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的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个增长到1891年的63个。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
——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城市化的大体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城市化率较高的政治因素和封建社会衰落时期城市化率逐步下降的经济因素。(9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城镇的特点及其兴起的背景。(5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发展的差异很大,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在今后城市化的进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抹亮丽的风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明代开始,徽商就以江南为重点开展经营活动,入清后更为活跃。经营内容,如丝、棉、粮等无所不包;经营方式有独资、商伙制、合资三种;经营手段巧妙而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包括一些非经济的手段。……清乾隆时,安徽绩溪商人王泰邦在周庄创设商业。后人称颂王泰邦“我祖泰邦公,作贾在吴中,设市周庄镇,居然端木风,春季市茶叶,冬季海货通。”
据材料一,概括徽商能够成功的原因,指出其对江南商品经济发展的贡献。
材料二
表一 1920年全国女工地区分布表

全国
江苏
浙江
安徽
湖北
21.7万人
14.2万人
1.6万人
1.3万人
1.1万人

表二 1924年上海女工行业分布表

女工总人数
染织业女工人数
饮食业女工人数
(卷烟业为主)
两业女工占女工
120946
98000
8400
90%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20年代女工的地区和行业分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20世纪九十年代未,华西村书记昊仁宝大胆上马热轧带钢,并使之一举成为华东地区的龙头老大。1999年,“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筹资2.9亿元,逐步拥有了钢铁、纺织、旅游等多个优势产业群,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成为华西村加快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3)据材料三,指出华西村经济发展的措施。促使这些措施出现的国家政策有哪些?

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认识和探索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敌今日欧洲各国,什九皆属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也……其为制也,有一世袭君主称尊号于兆民之上,与专制君主国无异也。而政无大小皆自内阁出,内阁则必得国会多数信任于始成立者也。
——梁启超《新中国建设问题》
(1)材料一中“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是指什么?据材料概括其特点。
材料二民国初年,一时间,“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1913年第一届国会选举,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正当宋教仁(国民党竞选负责人)踌躇满志地准备组阁时,还没待第一届国会召开,就被袁世凯派的刺客暗杀于上海火车站。
——《近代中国人对民主道路的探索》
(2)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的新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昙花一现的原因。
材料三我们的国家是属于四个民主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动的封建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的分子不能列入人民的范围。等到他们彻底悔悟和改造后才能取得人民的资格。中国的少数民族也应该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承认他们的自治权。因此,我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名是很恰当的。
——《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
(3)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特点。与西方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迸射着铁水的光亮。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1)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材料二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183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它要求完全的统治权,而它也做到了。
——《恩格斯论资本主义历史过渡性问题》
(2)这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是怎样取得“完全统治权”的?据材料二指出其争取“完全统治权”的原因。
材料三毫无疑问,伤寒病持续和蔓延的原因,是人们住得过于拥挤和住房肮脏不堪。工人常住的房子都在偏街陋巷和大院里。从光线、空气、空间、清洁各方面情况,简直是不完善和不卫生的真正典型,是任何一个文明国家的耻辱。……这些住房供水不良,厕所更坏,肮脏,不通风,成了传染病的发源地。
——19世纪,一位医生对英国煤铁矿区中心太恩河畔新堡的描述
(3)材料三主要反映了哪一社会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思想和文学领域分别出现了哪些思潮和流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