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外交史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关系到国际经济协调、世界和平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外交政策和行为。经济发展了才使国家的政治安全得以维护,而一国的经济外交,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周永生《经济外交》
(1)依据材料一归纳经济外交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政治影响力扩大和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我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联系和互动明显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也步入一个新阶段。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注重经济外交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在变革中,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有所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大,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抱有强烈愿望。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发展潜力巨大,与我国的经济互实上性很强,与我国发展经贸合作的要求十分迫切。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与发展中国家没有根本利害冲突。
——人民日报社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大有可为》(2004年9月3日)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提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分析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外交的有利因素。
材料三:1998年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展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利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新的国内外形势要求政府对“走出去”战略的目标、内涵予以明确构筑,赋予新内涵,并出台新的支持性政策措施,以便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大潮中,为我国谋求更大的经济增长动力和发展空间。
——郡厚媛《国际商报》
(3)21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外交上实行“走出去”战略。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与此相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 D.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1533--1603)曾经说:海洋和空气为世界人共同享有,海洋不归属于任何民族或任何个人。这段话主要是针对
A.法国 | B.西班牙 | C.荷兰 | D.意大利 |
明治维新在近代日本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试述它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特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摘选整理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不应实行英国式的议会制。因为人民在选举议员时可自由投票,是主人;而在选出议员后,就又变成了奴隶。所以,应该实行直接民主制,由全国公民开全体大会,共同决策和立法,不须选举议员或代表。 ------摘选整理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2)材料二所表达的内容是切实可行的吗?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商鞅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賞,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据材料一、二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3)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 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