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的变化发展日新月异,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得概括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主观因素不断压倒,以至全部取代客观因素的过程。 ——朱狄《当代西方美学》
(1)简述19世纪以来西方绘画的发展过程。
(2)印象主义绘画兴起于何时?其风格特点是什么?前期和后期的代表画家有哪些?
(3)概括说明19世纪以来西方绘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归纳材料1中提到的威胁小农经济稳定的诸多因素
材料2建国初,人民政府发起土地改革运动,平均分配土地,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经济成为经济的主体。不久,多数农民满足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图景,生活积极性下降。1952年对山西49个村的调查,有1078亩土地被卖出;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农村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祁县的调查,在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有20户。
(2)根据材料2,在稳定的社会条件下,自耕农自身发展出现哪些新问题?
材料3 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3)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
材料4“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4) 材料4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一种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淮北口子酒素有“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的美誉,它不仅经历了中国历史的风风雨雨,而且也见证了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嘉庆七年(1803年),濉河再次得到疏浚,上接萧县以北的黄河古道,下连淮河,往来商船通航,使濉溪口的商业趋向繁荣,酒作坊发展到三十多家,口子酒远销河南、河北、山东、辽宁、山西、江西等地。清末民初,随着津浦铁路的通车,濉溪的酿酒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摘自《淮北市文史资料》(第一辑)
材料二民国27年5月,日军攻占濉溪,许多作坊被炸毁,酿酒业遭受严重破坏。民国34年,利用战争空隙,恢复生产,酒坊发展到50余家。民国35年4月,国民党军队占领濉溪,横征暴敛,加重酒税,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致使多数酒坊倒闭。
——摘自《淮北市志》
材料三 1949年5月,人民政府赎买了私人糟坊“小同聚”,创立了国营“濉溪人民酒厂”,它是安徽省最早的一家国营酒厂(即后来的濉溪县口子酒厂前身)。1950年,国家对酿酒业实行专卖政策,又将私人的19家作坊折价卖给了国营酒厂。1953年人民政府拨款,扩大了酒厂规模,购买了新设备,进行了技改,提高了质量。从此,濉溪的酿酒业获得了新生,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摘自《淮北览胜》
材料四1978年以后淮北市酿酒业迎来了新的“春天”。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淮北市为了避免口子酒品牌之争,将市、县三家实力强劲的传统口子酒生产企业,重新整合资源,优化资产,组成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拥有资产八亿元,占地一千五百亩,年产各类优质曲酒三万余吨,年创利税超亿元,企业技术力量雄厚,检测手段完备,拥有较为先进的质检中心,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各项辅助管理。自2000年以来,企业的销售收入、实现利润等重要经济指标逐年以两位数的幅度增长,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2003、2004年,口子酒业都以优异的表现晋级中国白酒“十佳”行列。
——摘自互联网
(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影响濉溪酿酒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以口子酒为例,请你根据材料二、三归纳建国前后我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分析1978年以后我国企业发展出现新的机遇的原因。
(4)今天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和金融危机,请你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歌曲能反映和记录一个时代的历史,也可以见证时代的变迁。
材料二材料三浙江衢州人朱惠诚,在家乡种了10余年的地,最近他来到江苏张家港市塘桥镇,尽管干的依然是他熟悉的农活,但他每月却能领到固定工资。在张家港,像朱惠诚这样的“农业工人”已有2万余名。
全国总工会的一份调查表明,目前,仅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就有l亿多人,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工人队伍构成发生历史性变化,农民工已成产业工人的主体。
多年来,随着农民工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务工者条件得到改善,生活也越来越好,有的还利用打工时学到的技术,回乡创业,当了老板。
回答:
(1)材料一《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有何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3分)
(3)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了历史性变化,依据材料三概括其变化。(3分)
(4)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与国家经济与发展改革委员会共同筹建了一个关于改革开放的论坛,各界反响热烈。请为论坛设计一条宣传性标语(字数不得超过20字)。(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全会提出了当前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经济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必须受到国家法律的切实保护;…….公社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算报酬,克服平均主义;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材料二 就经济方面来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
材料三 要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继续发展各类市场,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流通体制,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清除市场障碍,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中共十五大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有权和自主权受到国家法律切实保护”的规定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2)据材料二指出,打破僵化模式的关键是什么?概括说明要实现这一关键目标必须解决好哪些问题?
(3)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在改革进程中,我国对市场地位的认识是怎样不断深入的?综上分析,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