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选文,完成小题。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句是( )
A.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世人果然聚在一起责怪他,辱骂他,(见到他后)以眼色(互相)示意,牵扯衣角指指点点,添油加醋,制造流言。 |
B.余以为过言: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的。 |
C.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我)恰好(目睹一场)大雪越过五岭,覆盖广东广西一带好几个州府。 |
D.而谁敢炫怪于群目:那么谁敢在众人眼前炫耀那些被人见怪的事。 |
文中“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中“所闻者”是指( )
A.韩愈因收召后学作《师说》而得到“狂人”的骂名 |
B.屈子赋中“邑犬群吠,吠所怪也”的话 |
C.庸、蜀之南“日出则犬吠”的怪事 |
D.南越下大雪,狗对天狂吠多日的怪事 |
联系韩愈《师说》,两文在阐述“师道”时的侧重点,分析符合实际的一项是( )
A.都侧重抨击“人不事师”的弊端。 |
B.都着眼于“耻于从师”的社会陋习进行批判和揭露。 |
C.韩文侧重于批判士大夫耻学于师,柳文着眼于颂扬韩愈抗颜为师。 |
D.韩文用对比分析阐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的危害,柳文追根溯源,揭示“不事师”的缘由。 |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陈谦字子平,平江人也。性至孝,善候父母颜色,问起居,躬饮食寒暖之节。其师林公宽勉应乡贡。既入院,门卒有儒士衣索扶书者,乃叹曰:“是岂士所以致身之意邪?”遂趋出,不复就试。隐居教授,资弟子束修以为养。及父母卒,居处葬祭悉遵礼制,初,父病重思鳜,因市以进,而父没,遂终身不忍食鳜。少多病,其亲忧之,后每读书至《论语》“父母惟其疾之忧”,则必废书而泣。奉其兄训尤极友爱,训字师敬,尝为盐运司史,以廉能称。
常熟东始人范某,延君与居,教其子。家东始者十年,弟子信从益众。及范君没,而所教之子亦卒,因还吴城。京口有士友孙子翼者,厚于君,而家甚贫,有女及笄,不能嫁,君尝许以资助。及闻子翼病且笃,瞿然曰:“吾与子翼约,其可食言乎?”即持资诣京口,访子翼,为毕嫁事。于书无所不读,而尤邃于太玄皇极之学,文章非古道不苟作。
至正丙申,师敬为江浙行中书省照磨,谒告还吴。适外兵薄城甚急,俄闻城陷,即呼其妻并与君诀曰:“吾虽位卑,尝为主臣,义不可辱,吾不可出。弟处士耳,宜往避。”语讫,即拔佩刀欲自刺,家人抱止,方共譬解。兵入,胁使拜不屈,遂刃其胸,君翼蔽之,乞以身代。众以君儒冠,掖之于门,复求入,见其兄已殪,伏尸号恸,因并见害,悉投于河。而广陵成元章素善君,募人求其尸,得于筱桥下,兄弟犹相倚立水中,若抱持然,人咸以为异。而求其所著书,皆散失。君尝与予讲《易》故知君为深时予居东城濒危者数四以幸而免而君竞徇兄以罹祸其命矣夫。
(节选自《稗史集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弟子束修以为养束修:学生入学向教师致送的礼物 |
B.及闻子翼病且笃,瞿然曰瞿然:吃惊的样子 |
C.适外兵薄城甚急薄:迫近 |
D.君翼蔽之翼:翅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因市以进,而父没则必废书而泣 |
B.其可食言乎?而求其所著书,皆散失 |
C.父母唯其疾之忧尤邃于太玄皇极之学 |
D.以廉能称众以君儒冠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尝与予讲《易》/故知君/为深时/予居东城/濒危者数四/以幸而免/而君竟徇兄/以罹祸/其命矣夫 |
B.君尝与予讲《易》/故知君为深/时予居东城/濒危者数四/以幸而免/而君竟徇兄以罹祸/其命矣夫 |
C.君尝与予讲《易》/故知君为深时/予居东城/濒危者数/四以幸而免/而君竟徇兄以罹祸/其命矣夫 |
D.君尝与予讲《易》/故知君为深/时予居东城/濒危者数/四以幸而免/而君竟徇兄以罹祸/其命矣夫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谦是一个至孝之人,无论双亲在世还是去世,他都谨遵为人子之孝道。 |
B.常熟东始一个姓范的人,在陈谦的家里住了十年,陈谦教范氏的儿子读书。 |
C.陈谦是一个注重承诺的人,他曾经答应帮助孙子翼,一定坚持兑现承诺。 |
D.陈谦与兄长陈训极为友爱,死后依然互相抱持,令世人感到惊异。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初,父病重思鳜,因市以进
②即持资诣京口,访子翼,为毕嫁事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陈谦“至孝”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超逸有致。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虽然,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明·袁宏道《徐文长传》节选)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信:任凭 |
B.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饵:招待 |
C.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阴:暗中 |
D.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论:判罪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文长“豪荡不羁”的一组是 ( )
①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②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③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
④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⑤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⑥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
A.①②③ | B.①④⑤ | C.②⑤⑥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徐文长未能得志,于是寄情山水,游历北方,并以诗作记游抒怀。他写文章才思敏捷,意韵刚健飘逸;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富有情趣。 |
B.徐文长有才略,好出奇谋,深得胡公信任,参与军中机密。然而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益甚,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
C.胡公统率重兵,威震东南,深为将士敬畏。有个和尚却依仗财势,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后来胡公借其它事将他以杖刑处死。 |
D.石公认为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比得上徐文长的;梅客生认为徐文长不仅是个奇才,更是个奇人;作者认为徐文长的一生无所不奇。 |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2)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3)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①吊之。
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才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迫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上书称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
【注】①襚:向死者赠衣被。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遁:撤军 |
B.即斩关纳外兵纳:容纳 |
C.策其马谢世充谢:告别 |
D.走宋金刚于介休走:使……走,击退 |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是()
①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②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③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④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⑤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⑥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A.①④⑤ | B.②④⑥ | C.①③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他们奋勇杀敌,最终大败卢明月。 |
B.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有一次,李密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
C.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看重他。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门下。 |
D.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后来秦琼上书称病,要求隐退,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皇帝的陵墓旁。 |
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
(2)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敬者,齐人也。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①,二十余万兵已业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为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后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封信侯。
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终,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嫡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②,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讽喻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注]①句注:山名,即今山西省代县西北雁门山。 ②阏氏:匈奴王后的称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宜夸矜见所长。(矜:夸耀、矜夸。) |
B.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匿:隐藏。) |
C.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罢:免去、解除。) |
D.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遗:给予、赠送。)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刘敬劝说高祖和亲理由的一组是()
①未可以仁义说也②然恐陛下不能为③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
④因使辩士讽喻以礼节 ⑤兵可无战以渐臣也⑥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
A.①③④ | B.①③⑤ | C.②③⑤ | D.①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敬出使匈奴,识破了匈奴布设的假象,建议高帝伏奇兵以制敌,表现出他的真知灼见。 |
B.刘邦没有接受刘敬的建议招致失败,但很快意识到刘敬的分析透辟入里,所经斩前使以自责,赐封刘敬以示其功。 |
C.冒顿不讲伦理,“杀父代立”,所以刘敬推演出,用“修文德以来远”的仁义道德可以不会使匈奴感化。 |
D.刘敬劝高帝与匈奴和亲,在当时是明智之举,而因为吕后的坚决阻止,鲁元公主才没有和亲嫁给冒顿。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译文:
(2)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讽喻以礼节。
译文: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
②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泰伯》)
③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孔子认为不学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2分)
材料所说的“好学”有哪些内涵?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