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超逸有致。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虽然,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明·袁宏道《徐文长传》节选)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信:任凭 |
B.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饵:招待 |
C.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阴:暗中 |
D.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论:判罪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文长“豪荡不羁”的一组是 ( )
①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②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③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
④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⑤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⑥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
A.①②③ | B.①④⑤ | C.②⑤⑥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徐文长未能得志,于是寄情山水,游历北方,并以诗作记游抒怀。他写文章才思敏捷,意韵刚健飘逸;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富有情趣。 |
B.徐文长有才略,好出奇谋,深得胡公信任,参与军中机密。然而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益甚,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
C.胡公统率重兵,威震东南,深为将士敬畏。有个和尚却依仗财势,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后来胡公借其它事将他以杖刑处死。 |
D.石公认为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比得上徐文长的;梅客生认为徐文长不仅是个奇才,更是个奇人;作者认为徐文长的一生无所不奇。 |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2)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3)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泰博学,善谈论。初游雒阳,时人莫识,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膺与相见,曰:“吾见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遂与为友,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膺唯与泰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泰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周游郡国。茅容,年四十馀,耕于野,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泰见而异之,因请寓宿。旦日,容杀鸡为馔,泰谓为己设;容分半食母,馀半庋置,自以草蔬与客同饭。泰曰:“卿贤哉远矣!郭林宗犹减三牲之具以供宾旅,而卿如此,乃我友也。”起,对之揖,劝令从学,卒为盛德。巨鹿孟敏,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泰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泰以为有分决,与之言,知其德性,因劝令游学,遂知名当世。陈留申屠蟠,家贫,佣为漆工;鄢陵庾乘,少给事县廷为门士;泰见而奇之,其后皆为名士。自馀或出于屠沽、卒伍,因泰奖进成名者甚众。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之华夏,鲜见其俦 俦:同类。
B:泰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 训:开导。
C:郭林宗犹减三牲之具以供宾旅 具:饭食。
D:起,对之揖,劝令从学 劝:劝说。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郭泰“性明知人”的一组是( )
①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
②吾见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
③起,对之揖,劝令从学,卒为盛德
④与之言,知其德性,因劝令游学,遂知名当世
⑤泰见而奇之,其后皆为名士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③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泰观察人时能够注意到他们的特点并予以积极的理解,可以说郭泰作为一个善于识人的人本身就是人才。 |
B.郭泰在游学洛阳期间,深得符融、李膺的赏识,郭泰在与二人的切磋交流中才学突飞猛进,从此名震京师。 |
C.郭泰非常善于据言观心,他从孟敏的一句话中就听出了他的善于决断,与之进一步交流又了解了他的德性。 |
D.文章对郭泰善于识人的记述详略有致,其中对茅容的叙述最为详尽,而对屠户、士兵等人只是简略的概述。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涉 务①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徙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攫为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捷耳。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與,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
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之不能相存。耕种之,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子,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而渡江,本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坡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
[注]①涉务:涉及、从事实际事务 ②果马下:一种矮小的马,可在果树县行走。对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徒高谈虚论徒:只是 |
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堪:胜任 |
C.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纠:纠正 |
D.本为羁旅羁旅:寄居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标明当时士大夫“崇尚空谈”和“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气的一组是
A.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出则车與,入则行步 |
B.肤脆骨柔,不堪行步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 |
C.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晋朝南渡,优借士族 |
D.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多迂诞浮华,不涉事务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主张士大夫要应世经务,不要白白浪费君王的俸禄。 |
B.这些士大夫缺乏自知之明,都怨恨梁武帝父子偏爱中下层官吏。 |
C.作者以周弘正骑果下马受到朝廷官员的称赞为例来批评时风。 |
D.重视农耕是立国的根本,士大夫只有了解农民的辛劳,才能做好其他事务。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
(2) 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
(3)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平为人长大美色,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肯与者,贫者平亦耻之。户牖富人有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负随平至其家,家乃负郭穷巷,以弊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张负归,谓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孙予陈平。”张仲曰:“平贫不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独奈何予女乎?”负曰:“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卒与女。为平贫,乃假贷币以内妇。负诫其孙曰:“毋以贫故,事人不谨。事兄伯如事父,事嫂如母。”平既娶张氏女,赍用益饶,游道日广。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陈平固已前谢其兄伯,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项王拜平为都尉,赐金二十镒。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仗剑亡。渡河,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疑其亡将,要中当有金玉宝器,目之,欲杀平。平恐,乃解衣裸而佐刺船。船人知其无有,乃止。
太史公曰: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老之术方其割肉俎上之时其意固已远矣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高帝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及吕后时,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周游讲学 |
B.平为人长大美色身材高大 |
C.使周市略定魏地攻取 |
D.而平身间行仗剑亡秘密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陈丞相平者②富人莫肯与者 |
B.①一县中尽笑其所为②船人知其无有,乃止 |
C.①以弊席为门②以荣名终,称贤相 |
D.①家乃负郭穷巷②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家中贫穷,住在城墙边的偏僻小巷子里,用破席子当门。他的兄长陈伯自己耕田,支持弟弟读书,外出游学。 |
B.同乡富人张负看好长相英俊的陈平,不顾儿子张仲的坚决反对,把守寡的孙女嫁给陈平为妻,并送钱帮助完婚。 |
C.陈平先投奔陈胜,后归附项羽,带兵打败并降服殷王,得到封官赐金。后来害怕被项羽怪罪诛杀,于是仗剑逃亡。 |
D.太史公认为,陈平年青时志向远大,归附刘邦,常出妙计;吕后当政又能安定汉室,荣耀而终,是善始善终的贤相。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回君者,邑人,于予为表兄弟。深目大鼻,繁须髯,回聪慧,耽娱乐,嗜酒入骨。家有庐舍田亩,荡尽,赤贫。善博戏,时与人赌,得钱即以市酒,邑人皆恶之。
予少年好嬉游,绝喜与饮,邑人以之规予曰:“予辈亦可共饮,乃与无赖人饮,何也?”予曰:“君辈乌足与饮?盖予尝见君辈饮也,当其饮时,心若有所思,目若有所注,杯虽在手,而意别有营,强为一笑,身上常若有极大事相绊,偶然一醉,勉强矜持。夫人生无事不苦,独把杯一刻,差为可乐,犹不放怀,其鄙何如?回则不然,方其欲酒之时,而酒忽至,如病得药,如猿得果。耳目一,心志专;自酒以外,更无所知,于于①焉,嬉嬉焉,语言重复,形容颠倒;笑口不收,四肢百骸,皆有喜气。与之饮,大能助人欢畅,予是以日愿与之饮也。”人又曰:“此荡子不顾家,乌足取?”予曰:“回为一身,荡去田产;君有田千顷,终日焦劳,未及四十,须鬓已白。回不顾家,君不顾身,身与家孰亲?回宜笑子,子反笑回耶?”其人无以应。
回有一妻一子,然率在外,饮即向人家住,不归,每十日送柴米归,至门大呼曰:“柴米
在此!”即去。其妻出取,已去百步外矣。腰系一丝囊,常虚无一文。时予问回曰:“虚矣,何以为计?”回笑曰:“即至矣。”既实,予又谓曰:“未可用尽。”回又笑曰:“若不用尽,必不来。”予曰:“何以知之?”曰:“我自二十后,无立锥地,又不为商贾,然此囊随尽随有,虽邑中遭水旱,人多饥焉,而予独如故。予自知天不绝我,故不营。”予曰:“善。”
予尝偕回及豪少年二十余人,结为酒社。大会时各置一巨瓯,较其饮最多者,推以为长。予饮较多,已大酣,恍惚见二十余人皆拜堂下。时月色正明,相携步斗②湖堤上,见大江自天际来,晶莹耀朗,波涛激岸,汹涌滂湃,相与大叫,笑声如雷。是夜,城中居民皆不得眠。
今予复以失意就食京华,所遇皆贵人,不敢过为颠狂,以取罪戾。且予近益厌繁华,喜静定,枯坐一室,将来酒皆须戒之,岂能如曩日之豪饮乎?而小弟有书来,乃云余二十少年皆散去,独回家日贫,好饮日益甚。予乃叹曰:“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取材于明•袁中道《回君传》)
注:①于于:悠然自得的样子。②步斗:步行转折,形容脚步踉跄。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聪慧,耽娱乐耽:沉溺 |
B.绝喜与饮绝:特别 |
C.此荡子不顾家顾:照顾 |
D.人不堪其忧堪:愿意 |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君辈乌足与饮 你们怎么配和我一同饮酒呢 |
B.回有一妻一子,然率在外 回君有一个妻子一个儿子,但是他大都在外面住 |
C.予自知天不绝我,故不营 我自己知道上天不会让我活不下去,所以我不去谋生 |
D.不敢过为颠狂,以取罪戾 |
我不敢过分自由随意,却因此招致罪过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乡人对回君嗜酒如命深恶痛绝,有人劝说作者不要再同回君饮酒。 |
B.作者认为回君为人坦率,是性情中人,与他饮酒,感觉十分轻松舒畅。 |
C.回君虽然生活贫困,但对钱财的有无毫不在意,从不刻意追求金钱。 |
D.作者对自己当年在酒社中与豪放少年共推回君为社长一事印象很深。 |
赵为秦所围,使平原君求救于楚,楚王未肯定从。毛遂曰:“白起,小竖子耳!兴师以与楚战,举鄢、郢,烧夷陵,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也。”是时,起已数立大功,且胜于长平矣。人告韩信反,汉祖以问诸将,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帝默然。唯陈平以为兵不如楚精,诸将用兵不能及信。英布反,书闻,上召诸将问计,又曰:“发兵击之,坑竖子耳!”夫白起、信、布之为人,材能不可掩,以此三人为竖子,是天下无复有壮士也。毛遂之言,只欲激怒楚王,使之知合从之利害,故不得不以起为懦夫。至如高帝诸将,不过周勃、樊哙之俦。韩信因执而归,栖栖然处长安为列侯,盖一匹夫也,而哙喜其过己,趋拜送迎,言称臣,况于据有全楚万乘之地,事力强弱,安可同日而语?英布固尝言:“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余不足畏。”则竖子之对,可谓勇而无谋,殆与张仪诋苏秦为反覆之人相似。高帝默然,顾深知其非也。至于陈平,则不然矣。若乃韩信谓魏将柏直为竖子,则诚然。柏直庸庸无所知名,汉王亦称其口尚乳臭,真一竖子也。阮籍登广武,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盖叹是时无英雄如昔人者。俗士不达,以为籍讥汉祖,虽李太白亦有是言,失之矣。《容斋随笔》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兴师以与楚战,举鄢、郢举:攻取 |
B.亟发兵坑竖子耳亟:赶快 |
C.而哙喜其过己过:超过 |
D.俗士不达达:高贵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汉祖以问诸将 | B.安可同日而语 王尝语暴以好乐,有诸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 |
C.殆与张仪诋苏秦为反覆之人相似 | D.若乃韩信谓魏将柏直为竖子 |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毛遂)使平原君求救于楚 |
B.(白起)辱王之先人 |
C.唯陈平以为(汉)兵不如楚精 |
D.况于(韩信)据有全楚万乘之地(之时)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遂将曾经打败楚军的白起称作“竖子”,是为了激起楚王对秦国的怨愤。 |
B.汉朝将领得知韩信谋反,都说要活埋了这个“竖子”,只有陈平没有这样。 |
C.韩信与彭越死了之后,英布认为汉朝剩下的将领中,没有人是自己的对手。 |
D.虽然李白也说过“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这样的话,却没能流传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