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小题。
鹧鸪天
(元代)魏初
去岁今晨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综观全词,“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
词中用了哪些手法写“心事”?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玉楼春①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②。昔年多病厌芳尊③,今日芳尊惟恐浅。
【注释】①作者一生仕宦显达,晚年被贬外放,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作。
②鸾镜:背后饰有鸾鸟的镜子。③尊:又写作“樽”。
(1)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2)最后两句词人写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这样写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宿田家戴复古
簦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注:“心从化蝶梦中归”中的“心”,有的版本写作“身”。
(1)颔联“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表现了诗人当时什么样的生活状况?
(2)结合全诗,体会颈联“身在乱蛙声里睡”中“乱”字在诗中的妙处。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5-17题
霜天晓角
(南宋)高观国
春云粉色。春水和云湿。试问西湖杨柳,东风处、几丝碧。望极。连翠陌。兰桡双桨急。欲访莫愁何处,旗亭在、画桥侧。
这首词写的是□□时节的景色,词中最能体现这个时令特征的句子是___。词下阕用“望极”起笔,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在内容上的作用是___。
后人认为这首词画线句中的“和”、“湿”二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4——16题。
临江仙
[宋]陈与义①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②。
忆昔午桥桥上饮③,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①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徽宗时曾任太学博士。1126年,金兵陷汴京,北宋亡,陈与义避乱于闽、粤间。1131年辗转到达南宋朝廷临时所在地绍兴,作此词。②洛中:指今河南洛阳,北宋时的西京。③午桥:桥名,在洛阳城南。词,主要是为了配合隋唐时期流行的而产生的。
画线句颇受后人赞美,请从情景关系角度加以赏析。
你对词的下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评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村
梅尧臣
淮阔洲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注]。
[注]王民:臣民。版籍:交租税的户籍。论:看待。
(1)诗歌表现了小村怎样的景象?造成这种景象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