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 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 B.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
|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
|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
|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
|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 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
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
| A.城邦公民的平等 |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
| C.共同的宗教信仰 |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
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 28日皇宫收到奏章1160件,共计3291件政务。“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
| 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 |
| B.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 |
| 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
| D.由议政大臣会议共议 |
宋朝“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这一做法( )
| A.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
| B.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
| C.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
| D.造成了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
汉代中央机构中的九卿更多是办理皇室内廷事务的家务官,到了唐代,六部尚书明显成为管理国家政务的机构。这种变化反映了()
| A.皇权的显著削弱 | B.中央集权的强化 |
| C.政治制度的成熟 | D.选官制度的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