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 B.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
宋代官制分官、职、差遣三种,只有得到“差遣”了才能掌握实权,南宋史尧弼描绘道:“无其事虚设其官,无其功而空食其禄。”这种现象使得宋代()
A.中央政府的权力削弱 |
B.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
C.地方势力得到增强 |
D.官僚队伍膨胀及滥政 |
《新唐书》记载:“(卢商)早孤,家贫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作为文献史料,此记载可用于佐证唐代科举制()
A.体现九品官人法的原则 |
B.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
C.选官偏重人才道德品行 |
D.进士科是入仕唯一途径 |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
B.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
D.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以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抨击秦的专制暴政 |
B.否定中央集权制度 |
C.肯定秦的郡县制度 |
D.主张恢复分封制度 |
钱穆说:“拿历史大趋势来看,可说中国人一向意见,皇室和政府是应该分开的,而且也确实在依照此原则而演进。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而实际政权则不在皇室而在政府。代表政府的是宰相。皇帝是国家的元首,象征此国家之统一;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下列符合钱穆观点的是()
A.中国传统政治是皇帝专制 |
B.中国传统政治是宰相专制 |
C.中国传统政治不是专制制度 |
D.中国传统政治不是皇帝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