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我们提出了祖国统一之后可以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由此可见,“一国两制”的提出最初主要是为解决
| A.香港问题 | B.台湾问题 | C.澳门问题 | D.国际问题 |
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 外交大事记 |
| 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
| 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
|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
| 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放入维和行动 |
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 A.甲、丙、丁 | B.乙、丙 |
| C.甲、乙、丁 | D.丙、丁 |
下表是海湾战争中参战双方伤亡情况统计,对此表数据成因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伤亡人数 |
伊拉克军队 |
多国部队 |
| 死亡 |
约2万人 |
478人 |
| 受伤 |
约8万人 |
3754人 |
| A.多国部队使用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
| B.多国部队的军事技术占据绝对优势 |
| C.伊拉克军队在溃败过程中自相残杀 |
| D.伊拉克军队缺乏训练,毫无战斗力 |
《新全球史》中说:“由于没有签署和平条约,这个地区仍然处于卷入新的一轮敌对活动的威胁之中。战争还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使得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朝鲜战争
| A.事实上并没有停战 | B.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
| C.一直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 | D.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
| 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 |
| B.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救助 |
| 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
| D.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 |
大前提:凡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都是非正义战争。小前提:“二战”期间,日本和美国已经都是帝国主义国家。结论:当时日、美交战双方都是非
正义的。此三段论()
|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
|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
|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
|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