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应关系连线不正确的 ( )
A.《南京条约》——协定关税 |
B.《辛丑条约》——赔款以关税、盐税抵押 |
C.《马关条约》——免征内地税 |
D.《天津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 |
据《阅世篇》载:“(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挟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这充分反映了
①明末上海商业的发达
②当时入市的富商巨贾拥有雄厚资金
③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中介机构
④商人的地位贵如王侯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有一关于西汉历史的电视剧,一些剧情发生在都城长安的“市”里。下列关于该剧有关西汉“市”的场景,哪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实况
A.“市”的四周建有高大围墙 | B.“市”门白天定时开关 |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 D.“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
雍正皇帝在山西巡抚刘与义上奏的折子上批道:“山西人,第一类是经商的,第二类是务农的,第三类是谋入营伍,至中材以下方便之读书入仕,其俗殊属可笑。”其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当时山西人非常重视商业
②雍正皇帝信奉“重农抑商”政策
③当时山西人已经厌倦读书入仕
A.① | B.①② |
C.①③ | D.①②③ |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以下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
①粟②水稻③玉米④小麦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
C.分析了苏联迅速工业化的弊端 |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