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这一天,在成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奴隶从事农业生产,多交租锐,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请回答:
(1)若你是材料一人群中的新兴封建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哪项措施表示欢迎?
(2)若你是人群中的奴隶主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原因是什么?
(3)若你是人群中的农民,你对法令看法如何?
(4)你认为上述措施中哪项对后世影响最大?
(5)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最后统一全国,由此请说出变法或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一时期,鞍山钢铁公司的大型钢厂、无缝钢管厂相继开工,中国第一座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武汉长江大桥飞架大江南北。
材料二:1956年元旦,北京市各行各业工商业者申请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得到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 … … 1月底,全国所有大城市和五十多个中等城市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者都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1)材料一中“这一时期”是什么时期?其基本任务是什么?(答出两点点即可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什么历史事件?
(4)材料二中的事件什么时间结束?其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简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成立。各行政区、省市先后成立分会。11月4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发表宣言,“誓以全力拥护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拥护全国人民在志愿基础上为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任务而奋斗。”
材料二: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克拉克的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1)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历史事件?我国进行这一军事行动的目的何在?
(2)据材料二,克拉克说的 “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签订于什么时间?这一协定的签订,有赖于中国援朝军队的那一位司令官的正确指挥?
(3)抗美援朝的胜利对我国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1)下图反映了当时什么政治局面?结束这一局面完成统一的是图中 ____ 国(填图中字母代号)

(2)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来源于历史故事。请将下列成语与相关的历史故事用直线连起来。
卧薪尝胆巨鹿之战
破釜沉舟吴越争霸
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3)根据这段时期的历史史实判断正误(正确打√,错误打×):
①统一后的国家统一用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通行的货币()
②统一后的国家统一使用大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③统一为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前356年的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之后一段时间,国家出现了“国家富裕,兵强马壮”的景象。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这次改革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通过这次改革确立了什么社会制度?
材料二:魏主下诏,“魏之先(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开始)也。宜改姓元氏”。“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2)材料二中的“魏主”是谁?根据材料二可看出“魏主”采取哪两项改革措施以改变“落后的异族风气”?( 2分) 其改革有何积极作用?
(3)从以上知识回顾中,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长江流域某遗址发现了大量稻杆、稻谷,其数量之大,世界罕见;又在黄河流域某遗址的许多洞穴、房屋和墓葬中发现大量的粟粒。
(1)根据材料指出我国最早种植“稻谷”、“粟粒”的原始居民;由此推断我国最早在什么时候已出现原始农耕?
材料二: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几十年后,国家粮仓丰满……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中国历史》七上
(2) 材料二中汉初“经济萧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此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任答两点即可,2分);结合材料说明这些措施取得的效果。
材料三:(东晋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3)材料三反映了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请指出其原因。(任答三点即可,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