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 ℃时,Y、Z的溶解度相同;
(2)若X、Y、Z三种物质中,有一种是气态物质,则该物质是 。
(3)20℃时,N点处物质X的溶液呈 (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要使该溶液从N状态变为M状态,应采取的措施是 。
A.降温 | B.增加同种物质 | C.恒温蒸发 | D.增加溶剂 |
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1实验中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_g。如药品有腐蚀性应放在__________中称量。托盘天平属于计量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误差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按照图2所示方式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偏___________(填“大”或“小”);正确的读数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量取25mL水,应选择___________(填“50mL”或“100mL”)量筒。
(3)改正图3中两处明显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4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是我们生活中的常用品,如白酒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精,70%~75%酒精用于灭菌消毒,酒精学名为乙醇。某同学上网查阅了乙醇相关信息:乙醇是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其结构式为:。乙醇是无色、透明、有香味、易挥发的液体,密度比水小,熔点-117.3℃,沸点78.5℃,极易溶于水。具有可燃性,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气。依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的化学式为(右下角方框内填上原子个数);
(2)乙醇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醇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物质分类、分离和转化关系,请根据图示信息要求填物质类别、分类标准、分离方法、变化类型:
(1)物质类别:①___________;分类标准:②___________;变化类型:④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分离混合物常用方法有: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三种);
(3)下列七种物质中:A天然水;B铜;C冰水;D二氧化碳;E氢气;F氯化钠;G空气;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
建立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独特思维方式。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①在水(H2O)、铜(Cu)和氯化钠(NaCl)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_。
②一杯水所有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___________;
③的微粒符号___________;
④中+3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表示三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从微观角度看,B图表示:3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名称 |
钠 |
镁 |
铝 |
硅 |
磷 |
硫 |
氯 |
氩 |
元素符号 |
Na |
Mg |
Al |
Si |
P |
S |
Cl |
Ar |
原子结构示意图 |
![]() |
![]() |
![]() |
![]() |
![]() |
![]() |
![]() |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___________,该元素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___________。
(3)13号铝元素与硫酸根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