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及附近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黄河三角洲地区面积约5000多平方千米,其经济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将建成能源基地、国家一流的石油化工、盐化工基地和农业、渔业等为主的综合农业生产基地。描述图中3500等积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速度有所减缓。根据黄河流域发展状况,说明其原因。
结合黄河三角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说明确立材料二所述“三个基地”的依据。
下面甲为1950~1993年部分大洲人口增长图,乙为1997年部分大洲人口增长指标表。读图和表,回答问题。
大洲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E |
4.0 |
1.4 |
2.6 |
F |
1.0 |
1.2 |
-0.2 |
G |
2.5 |
0.7 |
1.8 |
H |
1.5 |
0.9 |
0.6 |
乙
(1)将甲、乙两图表中的字母填人相应的大洲名称后面:
非洲____。北美____。欧洲____。拉美____。
(2)由甲图可见,近几十年来,____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3)“二战”后,发达的国家人口增长缓慢,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等原因引起的。
下图是世界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20年前后相比较,世界人口增长发生的变化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特别是________国家人口迅速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状况带来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有关问题。
(l)图中A因素表示_______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________,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动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动________的变化。
(3)图中C因素表示人口的____,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4)图中D表示____,目前对地球上D的估计,有三种学说,即____说、____说和____说。你赞成哪种学说并说出赞成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中国改革报》2006年6月28日报道,近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在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生态环境总体上也出现了不断恶化的现象。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发展中考虑环境承载力,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材料2:新华社北京2006年6月28日电:铁道部提出“青藏铁路在建设中是环保线,在运营中也是环保线”,防止急剧增加的人流物流对高原环境产生污染和影响。
材料3:新华网2006年7月11日电:青藏铁路通车后,7月1一10日乘火车进藏游客每天达到1700人左右,进藏共计19392人,出20398人,全区共接待7.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6%,还有上升趋势。
(1)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判断,下列国土空间属于禁止开发的是
A.东北的湿地 | B.内蒙古的草原 |
C.华北的耕地 | D.南方低山丘陵 |
(2)青藏铁路的建设需要克服的主要自然困难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藏地区地广人稀,而我国东部地区则地狭人稠,是否可以大量向青藏地区移民?为什么?
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10月17日上午7点46分,美国人口达到3亿,这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人关注的不是人口的增长,而是美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英国《独立报》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人口的增长除自然增长外,还有_______,导致这种人口增长方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_________等因素影响,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运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进行阐释。